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探讨

时间:2022-03-13 12:30:47

汉英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探讨

摘要: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一个民族语言中的词汇代表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千百年来对各种客观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的认识,是该民族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本文就英汉习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汉习语;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1、文化差异理解

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是其与众不同的民族思想精神的体现,也就是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也不相同,因而对于同样的东西,不同民族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思考,从习语的角度而言,他们会对同样的东西形成不同的习语。以下笔者从三个典型方面来分析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不同。

众所周知,大自然赋予人类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阳光。从物理学光谱上看,中国和英语国家人民不会看到有什么不同,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他们对于颜色所产生的不同联想已经体现在了习语之中。例如英语中的习语green with envy意思是“十分嫉妒”。这里的green (绿色)已被赋予了“嫉妒”的含义。而在汉语中,“嫉妒”的含义被加在另外一种颜色上,人们会说某人得了“红眼病”(red-eyed )来表示某人有嫉妒之心其次,中华民族和其他广大说英语的相隔千山万水,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大相径庭,因此人们对于一些动物也产生了许多有趣的习语。例如在汉语中人们形容一个人力气大会“力大如牛”一词,而在英语中却用了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马)。另外形容一个人饭量很大,英汉习语也不相同,英语中依然是与马有关,是eat like a horse。而汉语中依然用牛,如在《红楼梦》中有个关于刘姥姥的顺口溜“老刘,老刘,饭量大于牛。”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呢?主要是因为历史上英国多以马为畜力,而中国主要用牛犁田耕地。下面我们再以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动物“龙”(dragon )为例。在中国龙是一种象征皇权,吉利,力量,成功的动物,所以在汉语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成语,他们分别用来表示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有所成就,形容人长得活泼健壮等。而在西方,dragon (龙)却是邪恶的象征。人们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动物,应予消灭。西方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英雄和龙这种怪物作斗争的传说,最有名的便是长篇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 )中贝奥武甫与恶龙母子搏斗的故事。于是英语中出现了“chase the dragon”(吸海洛因)和“sow dragon’s teeth”(种下祸根)等习语,都具有贬义。

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扩大,还受到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人物或事件的影响。这也体现在习语中。英汉语言中有许多习语都来源于这些典故人物事件,反映了持这两种语言人民丰富的文化遗产。仅以人物为例就不胜枚举。例如,英语“Juda’s kiss”一词出自《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第四十九节,犹大亲吻耶酥,目的是暴露耶酥,把他出卖给罗马武士。现在该词意作“假亲热,口蜜腹剑;阴险的背叛”。出自《圣经》的还有“out-herod Herod”(比犹太国王希律还残忍歹毒),“try the patience of Job”(使最有忍性的人发火,太令人生气),“the worship of Mammon”(贪财,拜金主义者)等等。还有一些人物习语出自希腊神话。例如the Midas touch意思是点物成金的法术。在希腊神话中Midas是弗利基亚国王,贪财,求神赐给他点物成金的法术。还有大家熟悉的a Sphinx’sriddle (斯芬克斯的谜语;难题),opening Pandora’s box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接受给自己带来灾难的礼物)等等。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也创造了很多习语。

二、灵活处理文化差异性词汇空缺

英汉习语内容涉及广泛,以上三个方面只是沧海一粟,但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差别的巨大。这种文化差异性给学习两种语言的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使两种语言的互译更是难上加难。在我们从事翻译的过程中,碰到如上的习语该怎样翻译才能准确地表达含义而又不失去其文化特色呢?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忠实原文,按照字面翻译会让读者如坠云端。

我们可将英汉习语分成三大类。这三大类分别是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相近表达的,两种语言中有可代替表达的和两种语言互相空缺的三种。然后利用不同的翻译手法来翻译,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1、两种语言中有相同相近表达

尽管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本族语国家的人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经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少方面相似。因此我们可以寻找相同或相似的成语互译,也称直译法。这一类习语尤以谚语居多。

2、两种语言中有可代替的表达

有的英语习语尽管在形式上与汉语不同,但却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在翻译时可借用过来(也称借译法),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方法被刘宓庆称之为“替代”即“易词而译”。“替代可行性的主要依据是文化适应性及审美有效性”,也就是说我们在翻译时应考虑到不同语言的文化适应性,不能让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误解,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习语(成语)是经过历史沉淀而来的具有精练形象等美感。

但是我们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慎重,因为有的英汉习语从字面上看虽然相对应,但所表达的涵义却不相同。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此句是汉语中的“亡羊补牢”之意,其实含义正好相反。可见,在翻译这些习语时,我们还需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准确理解含义是前提。

3、两种语言表达上互相空缺

毕竟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很大,两种习语还有很多找不到相同或相近的对等词,出现词义互相空缺(Lexical gap or Semantic gap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为了既要做到两种习语之间含义的准确转换,又要表现其文化内涵,我们可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也就是说先按照字面翻译,然后加上注释说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译者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首先要考虑到其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在准确理解内容的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准确转换了信息,又不丢失其文化内涵,让读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悟文化。

上一篇:《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析现代汽车维修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