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分居夫妻单方处分共有房产时适用善意取得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12 08:18:30

异地分居夫妻单方处分共有房产时适用善意取得问题研究

【摘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自实施以来,一直处于社会各方热议之中。本文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最具争议的房产权属问题入手,以当前我国社会婚姻生活中大量出现的异地分居夫妻单方处分共有房产的社会现象为研究点,探析新时代婚姻中异地分居的单方处分夫妻共有房产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试找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异地分居处分;善意;善意取得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154-01

一、“善意”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的困难

(一)特殊情形下单方处分人的心理状态判断存在难度

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异地分居夫妻共有房产只登记在一方名下的事实,在夫妻异地分居情况下单方处分夫妻共有房产问题中善意的认定困难中就包含评判处分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问题,结合相关法条中对善意取得三要件的高度概括性和原则性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对此情况下的处分加以分析,区分并转化其为特殊情形下为生计而作的有权处分行为,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加注重向弱势一方提供保护的倾斜式救济,在注意保护善意第三人权益的同时分情况兼而有之的处理,避免因单纯依据法条“一刀切”而致无恶意受生活所迫处分房产的处分人的权益无从保障的问题。

(二)“善意”的内涵及不动产善意认定的时间点界定模糊

在司法实践中除提出法院认同的在普通人预见的范围内该买受人存在明显恶意即知情情况下故意购买的情况外,均以保护善意第三人为主要倾向,只要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且证据在“知情或者应当知情”上不存在链条关系,即可推定该买受人为善意第三人。但就事实情况来说颇具争议,若该第三人由于出于相信出卖人与其配偶间有权而对房产进行的处分是有权处分,那么就又形成了夫与妻之间互为的情形,此外就不动产善意认定的时间点学界讨论争议不断,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所在。

二、“善意”认定的意义

从本质上说,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以牺牲财产所有权的静的安全为代价来保障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制度,在本文阐述的异地分居夫妻中单方处分夫妻共有房产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对善意取得的认定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是兼顾原产权所有人利益的保护体现在以下方面:1、法律严格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只有真正值得保护的善意第三人才能善意取得;2、善意取得发生后,原产权所有人有权提起离婚诉讼时向其主张赔偿损失,从经济赔偿的角度减少对原产权所有人的损失;3、在房产善意取得的场合,如果遇到因登记机构对错误登记发生具有过错,原产权所有人有权请求登记机构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可见作为民法制度的善意取得,同时按照公平原则赋予了原产权所有人应有的权利,这样的立法考虑最大程度上平衡了各方权益的得失。

二是对善意第三人权益的特殊保护;善意取得保护的是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进而能够维护交易的安全和效率。就本文而言,如果要求每一个市场交易主体在从事交易之前,都对财产的来源情况进行详细考察,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查标的物的权利及变动状态,了解交易对方是否有权作出处分,无疑会滞缓交易进程,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合理认定善意取得无疑将有利于建立真正的信用经济和健康、有序的交易环境。

三是就不动产交易而言,该制度的落实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是指不动产登记机关在其不动产登记簿上所作的各种登记,具有使社会公众相信其正确的法律效力。具体包括:决定因法律行为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能否生效的效力;权利正确推定的效力;善意保护的效力等。一般观点认为,登记是不动产物权成立的唯一要件。善意取得制度在保护第三人的同时也影响社会对不动产登记法律规定的公信力进一步强化。

三、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认定时间

受让人在何时具有善意才符合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之善意要件,通说认为这应以行为人在其进行该行为时的主观善意为判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第(一)项规定“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然而,对于“受让时”实务操作中却存在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以交付不动产时为准据时间,其理由在于根据文义解释,受让表明其对于动产和不动产都以交付之时为准。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以申请登记的时间为准据时间,其理由在于,鉴于我国目前登记机关众多、混乱,以申请时为准更能保护受让人的权益,即使在登记过程中知道转让人无处权,也不妨碍善意取得的适用;第三种观点认为,应当以登记完毕的时间为准据时间,其理由在于,一个完整的受让过程应当完成所有权的移转,不动产所有权的移转则应在登记后始为发生,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不动产是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其善意准据时间的确定自然应考虑与变更登记相关的时点,并且该时点也与不动产善意的认定标准是基于对登记的信赖相契和。至于后两种观点中所认为的准据时间均与变更登记相关,较难取舍。笔者以为,此时应考可结合关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其他条款项之规定加以准确理解。因此,善意准据时间确定在变更登记完毕时较为合理,此时不动产物权才真正开始变动,形成一种新的稳定的法律关系;而在这个时点之后,由于物权已实际发生变动,受让人此时即使知道真实的物权状况,亦不影响善意的认定。

参考文献:

[1]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钟秀勇.民法.新东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颜梅林.不动产善意取得之善意要件认定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13(1).

[4]孟勤国,蒋光辉.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善意标准及善意认定[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3).

上一篇:浅谈检察机关在减刑程序中的介入时间 下一篇:变频调速在油田抽油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