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联合开发区的研究:一般分析框架和管理模式

时间:2022-03-11 03:37:37

关于联合开发区的研究:一般分析框架和管理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开发区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 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土地要素的制约、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开发区的“制度创新收益”在不断耗散,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却日趋增加;在内陆地区以及一些沿海后发地区,虽然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存在相对优势,但产业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产业集群程度普遍不高。在这种形势面前,如果能在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之间形成区域协同发展共识,联合建设开发区,将产业转移和开发区管理模式创新结合起来,就成为加快经济开发区转型、促进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选择。

联合开发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开发区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推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正受到中国高层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ZW(B,6"〗〖KG*2〗〖ZK(〗

2008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2007年,国家商务部在商资发〔2007〕500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建立开发区之间投资合作新机制,从目前友好互助的合作方式向以资本为纽带的互利双赢合作方式转变。鼓励设立股权制的投资实体,将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输出管理模式相结合,共同开发建设产业园” 。并已成为我国沿海省区内部的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以及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和推进产业转移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合作平台。在我国,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是较早出现的跨国联合开发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该园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我国目前开发管理较成熟的一个联合开发区。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到2011年底已经建立了江阴靖江工业园、苏州宿迁工业园等33个联合开发区,是我国省内跨区域合作联合开发区最多的省份。2008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联合在启东滨海工业园设立的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2009年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浙江海宁市人民政府、海宁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都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成为跨区域合作的典范。2010年底,安徽省提出在皖江示范区内推进与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设想,对顺应产业转移趋势、探索产业承接、加强区域合作进行了新的探索。但也应该看到,由于联合开发区兴起时间还短,特别是与一般经济开发区相比,联合开发区在功能上具有推进产业转移的特征,在体制机制上牵涉到跨区域利益分配,因此管理和运行都更加复杂。实践表明,联合开发区成功的关键是创新和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和提出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联合开发区管理模式,对于发展新型开发区、加快推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网络民主的尺度及其深化 下一篇:上海会展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