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黑天鹅》中色彩的变幻与流动

时间:2022-03-11 01:33:15

浅析电影《黑天鹅》中色彩的变幻与流动

[摘 要] 电影是声音和色彩的组合体,其中色彩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影片中心思想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概括介绍了色彩在电影中的功能,然后简要分析了电影色彩的三大结构,即客观性色彩结构、主观性色彩结构和渐变性色彩结构,最后以影片《黑天鹅》为例,探讨了黑、白、粉、灰四大色彩在电影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这些色彩是如何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进行变幻和流动的。

[关键词] 电影;色彩;功能;结构;变幻

“色彩”“光线”“构图”和“运动”是一部电影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其中,色彩作为电影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的,即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而色彩正是视觉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影中色彩的处理会影响影片的整体效果,这主要表现在:(1)它展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2)也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波动和变化。

国内对于电影当中色彩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宏观的,即色彩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和思想的升华所起的作用;二是微观的,即对某一导演在其作品中色彩的运用进行剖析;三是将中西方的电影色彩进行比较,从而归结到文化差异上来。然而,采用某一特定理论对电影中的色彩进行分析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本文拟运用色彩结构这一理论对电影《黑天鹅》中色彩的变幻进行探析,以期通过电影色彩结构和主题结构的合二为一使观众对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当然,首先对电影色彩的表意功能进行简要概述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色彩在电影中的功能

电影中的色彩主要体现在服装色彩和环境色彩两个方面。从微观上来说,服装可以反映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随着影片剧情的发展,人物服装的色彩也在变换。而这种微观上的色彩变换往往包含在环境色彩这个宏观范围之内。环境色彩既可以体现在时间上的季节和天气变化,也可以表现在空间上的物体色彩的改变。由服装色彩和环境色彩所组合而成的电影色彩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展现影片情节基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色彩是一种语言符号,它在表现客观现实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某种信息、向观众展示了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一部电影通常情况下都会有某种色彩基调。电影的色调可以通过服装和环境的色彩配置来体现,而电影色彩基调的形成又影响着整部影片的艺术效果。色彩与电影中的形象等要素组合在一起,为观众构建一个影片的视觉框架,影片的情节就在这个视觉框架中迂回发展。

(二)色彩的象征性和表现性

色彩学家伊顿说过,“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在当代电影中运用的最高境界,笔者认为应该是结构,也就是象征。在当代电影中,充满着对传统经典电影的解构,包括故事结构、情节、主题,也包括色彩。色彩从影片的属性,逐步发展成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这种品格就叫做象征。通过色彩的象征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可以分辨出影片的独特风格。”电影中不同色彩的调配表现了影片的不同的主题思想以及精神格调,也象征着导演在表现影片思想和主题方面不同的倾向。

(三)色彩变换中的虚无与现实以及过去与现在

导演胡玫认为电影色彩有四种基本运用形式:“和谐的”“对比的”“主观变异的”“彩色与黑白交替的”。“彩色与黑白交替的”使用形式,是“对于展示人物变化的心理过程,对于影片的‘时态’变化,时空转换”十分奏效的手法。影片中有些场景是人物的幻觉,有些则是真实的东西,这种虚无与现实之间的转换就需要色彩来调节。影片中还有一些是对于过去的回忆,而有些则是对现在的描述,色彩在这种时空转换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电影中的色彩结构

电影中的色彩是一个从单个的黑白灰的展现到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逐渐形成明朗的色彩结构的呈现过程。导演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已经开始向观众透露其作品的色彩运用倾向。观察敏锐的观众或是对视觉信息反应灵敏的观众或许会发现这一倾向。然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影片的色彩结构变得越来越清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到这一结构。等到电影结束之后,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影片中所有色彩的运用和变换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为了表现电影的主题内容以及艺术风格而做的铺垫。电影的色彩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客观性色彩结构、主观性色彩结构以及渐变性色彩结构。

(一)客观性色彩结构

有些电影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客观写实的方式,即影片的主题是为了表现某种现实存在或是与现实类似的中心思想。这一表现手法和主题的确定,使得影片在色彩、音乐等要素的选择上也带有客观写实性的特点。客观性的色彩结构并不会给观众产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因为人们似乎不会对身边经常出现的事物或者经常发生的事情给予过多的关注。然而客观性的色彩结构并不是对现实的刻板复制,而是以电影的主题思想为指导,经过导演人为的选择,最终如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主观性色彩结构

与客观性电影相比,主观性电影不是为了表现某种客观现实,而是旨在通过影片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电影创作者的主观意向。主观性电影中的色彩结构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电影色彩的选择、加工、处理以及创造,一方面,影片向观众展现了片中人物情绪的高涨和低落,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导演即电影创作者的主观感受以及思想倾向。主观性色彩结构更注重对色彩的人为加工和主观创造。

(三)渐变性色彩结构

有些影片不是纯粹地反映客观现实,也不是单纯地主观创造,而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或是从主观到客观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这类影片中,色彩结构也是一个从表现某种客观现实到反映某种主观情绪的顺向或者逆向的渐变过程。不过大多数影片都是先客观再主观,先写实再写意,因为无论哪种电影类型,其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人为的再现。因此,影片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以及各要素的安排上一般都会逐渐上升为主观意向。渐变性色彩结构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就是用黑白和彩色两种色调来表现过去和现在以及虚无和现实等时间和空间上的转变。

电影的这三种色彩结构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影片创作者会根据其想表达的主题思想来选择合适的色彩结构,从而恰当地把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其精神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黑天鹅》中的色彩结构

电影《黑天鹅》是一部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片。影片女主角妮娜是一个年轻的芭蕾舞演员,和她具有支配欲的母亲住在一起。她的母亲也曾是芭蕾舞者,对她施加着令人窒息的控制。在新一季的《天鹅湖》公演前,艺术总监决定换下首席舞者贝丝。他有两个候选人:妮娜和莉莉。这出剧要求一个能够表现白天鹅的天真无邪与黑天鹅的狡诈放荡的女演员。妮娜适合白天鹅,而莉莉简直是黑天鹅的化身。她们在竞争中发展了一段扭曲的友情。妮娜开始发现自己的黑暗一面,甚至会频频出现幻觉。最后的公演很成功,然而妮娜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部电影中最典型的四个色调就是黑、白、粉、灰。每个颜色都有它的代表人物:白色、粉色――白天鹅、妮娜;黑色:黑天鹅、莉莉、贝丝、母亲;灰色:托马斯。围绕着妮娜,影片主要的故事发展空间可以分为三个,即现实、幻觉和梦境。

故事一开始就是妮娜的梦境,在整个黑色背景下,只有一束白色的聚光灯打在身穿白色芭蕾舞裙的妮娜身上。然后随着晃动的镜头,一名男性黑衣舞者进入观众的视线。紧接着这名黑衣舞者一转身变成了一个黑魔王,舞蹈进入高潮部分。最后,黑衣舞者退场,只留下白色光线下孤独的白天鹅的身影。这种黑白交替的色彩的运用正是一种主观表意性色彩结构,使得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在黑与白之间变幻。

梦醒之后出现的是妮娜的卧室,整个屋子的色调都是粉白色的,例如她的睡衣、枕头、被子、床单。当母亲为她端来粉色的水果早餐时,妮娜感叹道:“粉色,好漂亮!”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温馨的粉白色环境中渗透着冷冷的黑色,例如在她的枕头和被子上有黑色的蔓藤花纹,而她醒来时头颅就正好搁在黑色藤蔓花纹盘绕纠缠的中心。而惟一的家庭成员母亲所穿的衣服也是黑色的。当母亲给妮娜打电话时,“MOM”这三个黑色的字母赫然地出现在粉色的手机背景里,这种粉白基调下隐藏的黑色给人以莫名的恐惧。

妮娜出门时的外套是粉色的,围巾是白色的,而舞蹈团的大门以及内部设置却是黑色的冷色调。当妮娜进入大门时,就好像被黑色的魔鬼吞没一样。妮娜在从家到舞蹈团的地铁里看到的那个黑色的身影是莉莉,而就在当天回家的路上看到的那个同样一身黑色着装的人竟是她自己。这是她第一次产生幻觉。这说明潜意识里莉莉的出现使得妮娜的另一个自己开始苏醒。

妮娜有一条白色绒毛状的围巾,到她被选为“天鹅皇后”之后,那条绒毛状的围巾就不见了,即雏鸟褪毛的象征。然而,当妮娜受到托马斯诱惑又被抛闪后,曾坐在镜前哭泣。那个时候绒毛围巾再次出现,这喻义着她当时彷徨不知所措,又回到那个柔弱的雏鸟状态。当她反复出现幻觉之后,练舞时穿的上衣从白色变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变成了灰色,灰色逐渐渗入了妮娜的粉色世界。在酒吧中,莉莉给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药物后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彻底变成了深灰色。影片中托马斯的代表颜色就是灰色。是他让妮娜来挑战同时演绎白天鹅和黑天鹅的角色,也是他鼓励和诱导妮娜发现另一个自己并将其释放出来。灰色是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颜色,或者说,灰色是白色向黑色过渡的颜色。灰色在影片后半部分的频频出现暗示着白天鹅向黑天鹅的转变,换句话说,就是妮娜另一个自己的逐渐苏醒。

影片的高潮部分即最后的那场演出。白天鹅首次出场时的恍惚不定,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激烈争执,黑天鹅战胜白天鹅以及最后白天鹅的毁灭。这些场景有些是妮娜的幻觉,有些则是真实的东西。在影片的结尾,电影的两种基本色调黑与白频繁交替,但电影的最后一幕却是黑色布景中那块白色的垫子还有慢慢降落在上面的白天鹅。这与影片开始黑色布景中那束白光还有舞动的白天鹅相呼应。在经历了向黑天鹅的转变这个过程之后,妮娜又回归到了白天鹅的状态,然而此时的白天鹅已经不是一开始那个懦弱、控制、压抑自己的妮娜了。另一个妮娜完全被唤醒,而代价就是要牺牲原来的那个妮娜。

电影《黑天鹅》中四个基本色调:黑、白、粉、灰是随着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变幻的。四种颜色之间的流动反映了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情绪。影片中既有客观的色彩选择,又有主观的色彩创造,其宗旨就是为了使电影的色彩结构与剧作的情节结构相吻合,从而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电影的色彩来透视影片的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 宫林.电影色彩的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02).

[2] 王燕子.电影色彩的陌生化[J].艺苑,2005(Z1).

[3] 徐恩玉.电影色彩语言的表意功能与艺术特征[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 侯贺英(1984― ),女,河北邢台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么会玉(1979―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上一篇: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现状概述及发展方向拟议 下一篇:动漫品牌时代中的“天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