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工商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3-11 11:49:32

浅析基层工商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给予了重要关注,同时,也标志着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农村的全面实施,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系于农村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让农民过上宽裕富足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和谐社会、繁荣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村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配置农村资源、联系城乡商贸交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在这一关键时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无旁贷,重任在肩。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一些粗浅见解,供大家参考。

基层工商分局(所)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是整个工商工作的基石,它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市场监管”中,基层工商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政府监管市场主体的行政执法部门,基层工商所应主动为政府分忧,为农服务、帮农兴业、助农增收,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积极拓展农村市场监管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农村市场监管前沿,把监管农村市场主体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有机结合,使基层工商所工作更加贴近农村、农业和农民,重点要做好“护、扶、帮”三篇文章,为农民的致富奔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要做好“护农”这篇文章。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进一步清理农资经营主体,实施农资信用分类监管模式,积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不断探索农资监管新途径,重点应采取六项措施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第一,严把主体准入和商品质量关。一是在严厉打击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农资行为时,建立健全农资经营企业“经济户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农资经营的信息和资料并建立农资经营主体档案。二是通过明确进货查验责任、进销货建帐责任、退市责任,督促经营者狠抓农资商品质量关。三是认真落实粮食收购资格准入制度,积极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粮食/,!/收购中发挥主渠道作用,鼓励和扶持多元化粮食收购主体,并建立国有粮库出入库登记台帐制度,严厉打击倒卖陈化粮和擅自改变陈化粮用途的违法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口粮安全。

第二,积极引导企业自律守信。一是对农资经销商店推行上柜商品明码标价,要求“商品标价签”应附在商品柜台上,标价签上应注明商品品名、产地、规格、价格。二是积极引导农资生产者与经营者签订销售协议。实行供、销一条龙的直供,直销渠道,减少过多的中间环节,保证商品质量。三是督促农资经营者推行“两帐两票、一书一卡”(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商品质量信誉卡)制度。在遇到质量纠纷时,消费者可依据商品质量信誉卡内容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此制度的推行,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规范了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优化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第三,加大巡查力度和抽检频率,做好消费引导。一是坚持将村镇结合部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食品批发部、集贸市场和农村小食杂店、流动送货车、小摊床、豆腐坊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二是针对不同季节对不同农资商品的需求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联合农业部门开展对种子、肥料、农药质量的抽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对问题农资,利用新闻媒体及时消费警示,为农民作好消费引导,实现资源共享,以减少农民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推行三项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一是推行层层责任制。通过强化所长、巡查员责任,把农资市场监管责任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并层层签署责任状。二是推行六项规范制度。加强对从事农资经营者进行管理,认真落实流通领域农资安全监管六项制度:即《农资准入制度》、《农资进货查验制度》、《农资索证、索票、公示制度》、《农资备案制度》、《农资巡查制度》和《农资退市制度》。三是推行联合监管制度。加强与农业、质监等部门的联系,进一步整合执法力量。通过与镇村“一会两站”不定期地组织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情况,充分发挥全县12315消费申(投)诉维权网站的能动作用,确保农民农资投诉不出村,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五,组织开展农资商品优劣辨别活动,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在“3.15”和农资购买旺季期间,联合农业部门和农资生产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农资辨假知识宣传和送法进村活动,指导农民在购买农资商品时如何辨别真假农资和强化索证索票意识,指导农资消费,帮助农民提高自我维权意识。

第六,树立农资信用典型,提高农资监管水平。通过开展农资信用监管,打造农资连锁经营品牌,营造放心农资经营店,以此推动农资市场监管上 台阶,受到农民的称赞。

二、要做好“扶农”这篇文章。

重点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作用,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扶持农民发展生产,搞活市场流通。

第一,结合区域优势农产品,抓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的监管服务机制。继续开展商标上山下乡活动,实施品牌战略,帮助涉农企业申报注册商标,为企业做大做强出谋划策,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涉农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增强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增产增收。推广“公司+农户+商标”经营模式的典型经验,引导企业运用商标策略,积极支持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人争创“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目标。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市场,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一是积极鼓励、支持在农村建立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活跃繁荣农村市场,搞活农村流通。二是鼓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开展网上交易、农产品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改善市场设施和环境,增强、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三是支持、鼓励当地依托农副产品优势兴办集贸市场,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开展引产帮销,推进“场厂挂钩”,推广优质农副商品。大力开展创建诚信市场、诚信示范户和示范柜台等活动,提高农贸市场信誉和经营者的素质。

第三,发展、规范农村经纪人。按照在“培育中发展,发展中规范,规范中创优”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培育、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一是要注重发挥当地自身优势,结合区域农产品生产产量、结构、特色等情况,扶持发展农村经纪人。二是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农村经纪人典型,扩大农村经纪人在农村的影响,不断强化“经纪有为、经纪致富”的观念,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村经纪人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农村经纪人快速发展。要在登记注册上做好服务工作,通过建立登记注册快速通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放宽农村经纪人登记条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要根据农时特点,允许农民季节性地从事经纪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

三、要做好“帮农”这篇文章。

当前发展订单农业对于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合同监管作用,积极开展合同帮扶工作,引导农业经营者正确认识订单农业的作用和履行合同的严肃性。通过合同监管,指导签约,帮助履约,调解纠纷等多种途径,为订单农业提供优质服务。重点要抓好“合同助农”工程,探索促进农业规范有序发展的监管服务机制。

第一,组织合同法律知识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开展上门培训,通过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合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诚信履约意识。

第二,充分发挥“一会两站”的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合同帮扶指导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及商品识假辨假常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掌握签订合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重点扶持“订单农业”示范户,并建立定向联系制度,发挥其带头人的作用。对种植养殖合同、农用生产资料合同、农业技术服务等“订单农业”合同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监管。建立涉农企业合同监管档案,引导龙头企业参加“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创建活动,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第三,规范合同文本和签约行为,保证合同合法有效。要重点规范订单的形式和内容,合同文本要根据农产品的不同特点进行细化,要做到准确可行,避免产生分歧。要规范合同格式和签订程序,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依法签订订单合同。加强对订单合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既要督促涉农企业严格按合同约定收购,也要督促农户保质保量完成合同任务,全面履行合同。

第四,建立行政调解制度,及时为农民解决合同纠纷。督促涉农企业严格按订单约定收购,引导农户完成合同任务,全面履行订单。严厉查处合同欺诈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纠纷作用,及时调解涉农企业和农户在履约过程中的合同纠纷,确保订单农业取得实效。

上一篇:乡镇抗旱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下一篇:市发改委主任在市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