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桥梁桩基施工

时间:2022-03-11 11:20:37

浅谈公路桥梁桩基施工

摘要:基础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桥梁上部结构并将上部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主要结构,是保证桥梁安全性的主要部位。本文就公路桥梁桩基础施工问题简要探讨一下施工要点。

关键字:桥梁 桩基施工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前准备

1.1场地准备

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实施三通一平,方便安装钻机、吊车停放、钢筋笼下放及混凝土浇筑。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样,确定桩位,桩位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且标桩埋设牢固有醒目标记。

1.2埋设护筒

护筒能起到稳定孔壁、防止塌孔、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隔离地表水等作用。护筒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护筒一般应用工具式钢护筒,一般内径比钻头直径,长度大约为每节2~3m,上部开高设1~2个溢浆孔,护筒的位置埋设准确和稳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黏土填实,护筒排浆口与泥浆沟相通,护筒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1.3泥浆制备

在泥浆制备时,泥浆的稠度应该根据地层的变化以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来确定,选用粘性好的粘土、或膨润土制备泥浆。泥浆材料一般采用塑性指数大于25、粒径小于0.005mm的黏土颗粒含量大于50%的黏土,自来水如井水、河水,加适量的膨润土,分散剂和增粘剂搅拌而成,贮存在泥浆池内。

1.4钻机就位

钻机是进行钻孔、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的支架。,钻机就位后保持平衡, 在钻孔过程中, 成孔中心必须对准桩位中心,不发生倾斜移位, 倾斜和沉陷。

2.钻进成孔

钻孔时常用方法有正循环回转法、反循环回转法等。在钻孔中最重要的工艺师钻孔护壁。在钻孔过程中,泥浆应该始终保持高于孔外水位1~1.5m状态下,另外钻孔过程中,要防止塌孔,钻头偏移、卡钻、断钻杆、掉钻头、埋钻等。

在钻孔过程中随时对桩位、成孔情况进行检查。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对桩位、直径、孔形、孔深、倾斜度及孔底等情况按认真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清孔的方法有抽浆法、换浆法、淘渣法等,在过程中要操作细心,防止塌孔。

3.灌注混凝土

清孔后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灌注混凝土一旦开始,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始终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足够深度,保证导管拆卸后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2m,以防止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同时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大于6m,以免出现堵管或铸管事故。

4.质量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关键点主要包括桩位坐标与垂直度控制、护筒埋深、泥浆控制指标、护筒内水头高度、孔径的控制防止缩径、桩顶桩底标高的控制、清孔质量、钢筋笼接头、导管接头质量与水下混凝土的灌注质量等。

5.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5.1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速度过快、钢筋笼为采取固定措施。

预防措施:灌注过程中,随时掌握混凝土浇筑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高过钢筋笼底部2~3m时,及时提升导管至钢筋笼底部以上;当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及已浇筑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在进行浇筑。

5.2断桩

原因分析:灌注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泥浆进入混凝土造成泥夹层和断桩;灌注时间过长或中断,造成堵管,形成断桩;堵管埋得太深,导管拔出时混凝土不能及时充填,造成泥浆进入形成泥夹层和断桩。

预防措施: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塌孔;提高混凝土浇筑速度,连续浇筑;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了混凝土;灌注前对导管进行检漏和耐压试验,及时替换不合格导管。

6.结束语

桩基是保证桥梁安全性的主要部位,是桥梁施工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应钢筋工程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设计文件与技术规范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采取有效的施工控制措施,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桥梁基础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士昭 逢宗展主编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行业标准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11

上一篇:论监理在施工质量过程中的控制 下一篇:浅谈沥青再生技术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