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你的名字是尴尬

时间:2022-03-11 10:42:09

装置对真正的藏家来说不是问题

郭晓彦,本次展览策展人,

民生现代美术馆首席运营官

FAMOUS:普通观众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装置?

郭晓彦:作品创作的时候是介入现实的,但创作出来之后,对普通观众来说,就是抽象的,比较艰涩的,这个现实是被艺术家消化过的。艺术家的工作就是被这种现实再重新制造出来,可能你会觉得这比现实更真实。

FAMOUS:这样的大型装置可能只适合美术馆的体量,普通人可能根本无法收藏?

郭晓彦:装置确实需要更大的空间,但这个对真正的藏家来说,不是问题。绘画最容易收藏,家里也可以挂,如果想要做真正的藏家,就会考虑自己的收藏序列问题。

FAMOUS:现在一面是艺术品市场很繁盛,普通人可能心中都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名字,而装置艺术却显得相当曲高和寡,您怎么看待?

郭晓彦:我就是觉得,他们能坚持这样做,还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艺术家本身是独立的,应该听从自己的想法,很多艺术家还是坚持最适合自己的媒介。

我喜欢无产阶级,不靠金钱支撑

艺术家刘

FAMOUS:可以透露这件作品大概的成本吗?

刘: 20万左右,这个作品展览了三次,之前两次分别是在上海双年展和民生美术馆举办的个展,那两次的成本各为30万,所以这个作品做下来一共花了100万。大部分都是人工费。

FAMOUS:这还是挺高的。

刘:以前我的个展都很大,每次大概花费20万成本就够了,我都是用最简单的材料,最简单的方式。做作品也是这样,有些时候,你没有时间去把它做复杂,没有时间把它修饰得更精致。如果一个艺术家需要靠材质的精致程度来解决问题的话,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这是在回避问题。所以我一般都是最简单的材料,怎么做都行。因为我的逻辑在。我始终希望精神大于物质。

FAMOUS:现在很多艺术家,包括英国的达明・赫斯特,做作品都要花太多钱了,你觉得当代艺术,尤其是装置作品,需要花的多钱吗?

刘:其实不需要,这个是因为花的时间太长了,运输、人工什么的,当代艺术其实不需要花很多钱,我的东西所用的材料都很便宜。我不喜欢用贵重的东西来做作品,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我喜欢无产阶级,有一点这样的克制,我不想把东西做成专门给富人来消费的。

FAMOUS:那您对于现在这个趋势的看法呢?上百万或者几百万的材质才可以做成一个震撼的装置,你对这种状况的看法呢?很多艺术家似乎都是用金钱在支撑自己的作品。

刘:他们有特殊的阶段和方式,但是现在对我来说,我是不会接受这个的。无论你做什么,都绕不过资本去,你说你想逃离它,不可能,不现实。但还是要让你的精神更强大,不至于被它压倒。

这是一个很不完美的机制

鲍栋,策展人,批评家

FAMOUS:为什么在国内艺术品市场这么热的情况下,装置的接受程度却这么低?这样相对艰涩的作品,是否只能选择美术馆来展览?

鲍栋:这也不能怪任何人,目前国内的收藏装置没有任何官方政策来扶持,收藏画起码还能保值,能卖掉,画的收藏成本要便宜得多了,不需要多大空间,而且又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刘的这件还好,但是很多装置可能很容易损坏,技术性的含量也高,很难符合中国人的收藏观念,对艺术家来说,只有和美术馆合作才有可能展出。

FAMOUS:如果既没有市场反应,又不能被人理解,为什么还有很多艺术家却愿意出钱出力,把它作为学术的地标?

鲍栋:这是一个适应中国现状的尴尬的局面,或者说是折中的策略。按道理说,做装置的应该有自己的市场,收藏家,关注你的媒体,自己的研究者,这样就很好。但是在国内,这些都没有,就好像几个零件不搭,你非要把它拧在一起。这是一个很不完美的机制,但中国的装置正是在这个方式下生产出来的。

上一篇:南派三叔 好看无标准 下一篇:一件装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