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3-10 08:03:12

摘要:目的 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方法 84例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98、4.09,P

关键词:胺碘酮;稳心颗粒;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一般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负荷过重或收缩和舒张功能严重低下,使泵血明显减少,满足不了全身代谢需要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静脉系统淤血甚至水肿和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伴有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的表现[1]。在疾病早期机体可利用代偿机制维持全身代谢循环的需要,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引发体内钠、水等潴留,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心脏舒缩功能进一步受损,人体血流状态继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心脏输出量随着心脏泵血功能失代偿而日趋减少,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健全是一种以体力活动受限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心悸、乏力、气短、腹胀、肌肉松弛萎缩症候群,其发病率较高,致死率也很高。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均是心功能不健全的基本诱因,可导致长期过重心室负荷和慢性心肌疾病,会导致严重心脏疾病并发症,如室性心律失常[2]。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会导致心室纤颤、猝死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处理。现将我院采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功能不健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心功能不健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对象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患者心功能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均为Ⅱ~Ⅲ级,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Simpson法)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用胺碘酮治疗,第1~10d剂量为200mg/次,3次/d;以后剂量为200mg/次,1次/d;治疗组:稳心颗粒 1袋(5g)/次,3次/d,胺碘酮剂量同对照组;两组在用药期间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类药物、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4w为1疗程,共6个疗程。随访6个月。第一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常规检查,根据心电图判断疾病类型,记录每位患者室颤心、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扑、绞痛发作次数。计算四种心律失常发生率时,先统计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扑、室颤(1次及1次以上均认为出现)的患者例数,再计算出具体数据。对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出现的再住院、心脏事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计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第1疗程结束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发生率依次为9.5%(4/42)、4.8%(2/42)、2.4%(1/42)、0%(0/42);对照组第1疗程结束后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扑、室颤发生率依次为26.1% (11/42)、19.0% (8/42)、7.1% (3/42)、0%(0/42)。治疗组第一疗程结束后室性早搏以及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及随访期间再住院率、心脏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组疗程及随访期间发生再住院5例,心脏事件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功能恶化2例、心源性猝死1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纳差2例);对照组疗程及随访期间发生再住院13例,心脏事件8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功能恶化4例、心源性猝死1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5例,纳差2例);治疗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再住院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胺碘酮是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用药吸收迟缓,生物利用度约为50% ,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含脂肪丰富的器官、心、肾、肺 。胺碘酮不仅能阻滞钠、钾、钙通道(非活动期),还具有非竞争性抑制α、β肾上腺受体功效,能够延长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消除异位心律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因此说胺碘酮能抗I、Ⅱ、Ⅲ、Ⅳ 类心律失常 。同时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抗心肌缺血与血管扩张作用,调节抗交感神经与神经内分激素[3]。研究证实胺碘酮可以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力衰竭和病死率[4] 。

我国第一个由经膜片钳技术证明有多种离子通道作用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稳心颗粒,对一些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可以达到80% 以上,安全性非常高,它最大优势是它为中药组方,主要由党参、甘松、三七、黄精、琥珀等组成。甘松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Na 、K 、Ca 通道的通透性,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5],减轻心肌组织不均一复极程度,改善心房心室肌细胞的功能和代谢,使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得到恢复,纠正心律失常。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疗程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王梦影等[6]对146例心律失常患者给与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使用胺碘酮组,此结论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类似。

治疗组疗程及随访期间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较对照组低,说明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较单纯使用胺碘酮更能改善患者预后,而安全性相仿。

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跃进,华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5-226.

[2] 陈明龙.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8, 12(1):59-62.

[3] 刘可权,胡文忠,余泳.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0,281.

[4] 赵金发.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96例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8):925-926.

[5] 路永平,郭继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机理探讨[J].光明中医,2009,24(10):1987-1988.

[6] 王梦影,何朝华.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56-57.

[7] 刘坤改;程华;;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6例[J];中国药业;2008.13.

上一篇:双腔鼻导管加口罩代替面罩给氧在危重患者中的... 下一篇:关于避孕药具使用效果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