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时间:2022-03-09 10:58:15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检验,治疗组采用微生物检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为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微生物检验作为医学生物学的一部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我们能够快速掌握致病菌的大量准确信息[1]。患者发生感染后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流行性疾病,再加上在医院可能发生的感染,不但给患者增加新的疾病和痛苦,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因此加强对微生物的检测,能够有效的控制感染,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因此本院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对其进行微生物的临床检验,研究其对患者感染的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治疗组7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8例;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5.3±2.4)岁;治疗组男性39例,女性40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6.1±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任何任何检测试验。治疗组患者接受微生物检验,具体措施如下:①细菌鉴定:提取出的菌种由ID32E试条对细菌进行鉴定。②药敏试验:采用ATBG-5试条,同时采取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检测。③初筛:采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初筛。④确诊试验:采用K-B法对菌种进行确诊。头孢他啶30μg/片,头孢噻肟30μg/片,加入克拉维酸,抑菌环直径超过5mm者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1.3疗效判定标准[3]

轻度感染:具有轻微的尿道疼痛,临床症状发生不频繁,尿液中的囊尿、血尿、气尿以及细菌尿量较少;中度感染:临床症状容易发生,具有稍重的尿道疼痛,尿液中的囊尿、血尿、气尿以及细菌尿的量较多;重度感染:尿液中的囊尿、血尿、气尿以及细菌尿的量很多,具有严重尿道疼痛,临床症状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2 结果

1.4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感染率为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1.5两组患者感染程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的患者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度感染和重度感染的患者,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在医院的感染主要有三个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控制以上三个环节的感染利于控制医院感染,而在临床应用中采用微生物检验可以依据检验结果对医院感染源头、原因做出诊断,利于进行进一步针对性干预[4]。在临床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以解决大量的医院感染问题,具有较多的鉴定方法,例如血清学分型鉴定、分子分型鉴定、细菌素分析鉴定等[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大降低,仅有6.33%,并且在患者的感染的程度上也较轻,说明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能够降低患者在医院的感染,及时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在临床中要注意切断医院污染的三个环节,切断传染源的重要手段为消灭病毒。而生物指标法是检测消灭病菌是否完全的最有效手段。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环境、空气、医疗用品器械感染、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传播,因此为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感染情况,需要定期监测医护人员手上的细菌,监测病房和医院办公室中的微生物,及时发现传染源,并进行干预[6]。尤其是进行入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本身就属于易感人群,加之医院各种细菌流窜,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及时有效地检测微生物,并依据检测结果对症下药,对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利于控制感染以及患者病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临床应用中加强微生物检测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减少医院感染的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卫红,宋宏先,伍亚云.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2(6):106-107.

[2] 郑 婕.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4,3(9):66-67.

[3] 梁新妹.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26-2627.

[4] 潘 红.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70.

[5] 李淑英,庞良锦.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2013,7(7):29-30.

[6] 金瓯,舒宇.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74-75.

上一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观察 下一篇: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