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初探

时间:2022-03-09 08:10:02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 本文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高校科研绩效管理过程,分析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的内涵、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并在分析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组织机构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方案,并分析了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pplie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to university researc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trying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 principles;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researc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university researc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finally it analy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关键词: 目标管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

Key words: Management by Objective (MBO);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performance management;balanced scorecard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57-02

0 引言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1956年,奥地利裔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他的《管理与实践》一书中首先阐述了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目标管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目标建立;②过程管理;③评估目标实施的结果。

1 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绩效目标管理的内涵

高等学校教师科研绩效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引导科研管理部门、院(系)、科研机构等共同确定学校科研工作目标及体系,以总目标为指针,确定各院(系)、科研机构的分目标,各单位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自我控制,为各分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从而使学校的科研总目标得以实现的活动。

2 高等学校科研绩效与教师个人科研绩效的辩证关系

绩效是一种对组织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度的衡量。高校科研绩效是高等学校为实现自身目标在不同层面上所展现出来的科研成果的有效输出。辩证思维法分析之,高校科研绩效的实现应在教师科研绩效实现的基础上,把学校的科研绩效依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层分解到每个人,只要每个人达成了要求,高校的绩效就实现了。高校科研绩效是一个综合绩效的概念,个人绩效只有最终转化为学校的绩效才能实现其意义。

3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目标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3.1 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原则。科研绩效目标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取决于高校所指定的目标,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3.2 监督检查的贯彻始终原则。科研绩效管理目标分解后,学校和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以合理的方式监控二级机构及教师个人的目标实现过程,高校各级科研管理机构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

3.3 管理成本的节俭控制原则。目标管理理论以科研绩效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作为科研管理机构,监控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有必要对管理成本进行严格控制,既能够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又把管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4 考核评估的执行到位原则。目标的达成依赖于过程的严格考核评估。考核、评估、验收等环节必须严格按照目标管理方案及管理目标逐项考核并评估,对目标完成度高、成效显著、业绩突出的院、系、科研机构或教师个人应该予以奖励,对失误多、成本高、影响整体工作的院、系、科研机构或个人应按章处罚。

3.5 目标设置的合理创新原则。高校要设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科研绩效目标。要给各级科研单位和教师、专职科研工作者一定科研指标的压力,促成总体目标的达成。但科研绩效目标的设定还应遵循合理性原则,要在科研人员的能力范围之内。

4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目标体系构建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目标体系构建是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对高校教师在聘期或考核年度内的科研业绩进行测量和评定,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出教师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为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和教师职务聘任提供依据。

结合高等学校科研绩效管理的实际,可以绘制出高等学校科研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

4.1 应用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管理体系设计思路 按照目标管理理论的原理,教师的科研绩效考核结果应该成为考核目标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把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岗位聘任、在职进修与培训、奖惩、晋升等进行挂钩,以便形成完善的、适合高校长效发展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在学校科研绩效管理中要制定绩效考核的计划,联合科研管理部门执行绩效指标考核,完成绩效考核后,及时向有关单位及个人反馈考核结果,为高校教师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通过科研绩效考核,让教师明确自身科研任务,完成绩效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现实中完善绩效应用,通过“能者上,庸者下”的方式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在职称评定中严格遵照科研绩效考核指标的评定标准。

4.2 应用目标管理的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应用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的主要流程如图2。

4.2.1 设定高校科研绩效目标 高校的科研绩效战略目标是高校内部各级科技绩效目标的来源与根本。本文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综合使用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绩效指标(KPI)来构建高校及各部门和教师的科研绩效指标体系。

根据高等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新时期高校的发展需求与特点,高校在设定科研绩效目标时往往要考虑以下因素:既能清晰展现各指标内部的逻辑结构关系,还要能够明确各项指标的作用原理;既能展现高校科研管理服务的规律和科研活动的具体要求,还能将高校科研管理活动的内容、要求和目标与该指标相结合。可以利用平衡计分卡将科研绩效目标、内容管理活动、内部逻辑紧密结合起来。在尝试构建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高等学校科研发展的实际情况,研究各指标体系互动关系和对高校科研战略目标实现的支撑。根据上述分析,高校科研业绩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

4.2.2 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 一是依据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和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确定高校的科研业绩考核的整体目标。

二是在高校科研发展共同目标确定的前提下,确立各科研机构的具体科研绩效工作目标。各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目标应包括三部分的内容:首先,应确立各科研机构优先考虑的共同目标。其次,为保证高校短期科研绩效目标的实现而分解的各学院、各科研机构的目标和协助其他部门达成目标而设定的支持目标。最后,各科研机构自行设定的目标。三是高校科研副院长、科研管理部门与各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充分讨论工作目标。即学院及科研机构负责人依据各自的科研工作目标内容,为本学院教师明示具体的科研工作任务和衡量标准;教师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和学院工作目标制定本人的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学院和科研机构负责人和所属教师就各自的计划展开讨论,进一步明确学院目标和教师个人工作目标。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反馈,使学院及科研机构负责人与教师及科研人员完全达成工作任务和评价标准的一致。四是在科研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及科研管理部门对所确定的科研工作任务进行追踪调整。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确因无法预期或无法掌控的因素影响,应该及时予以调整,对因环境变化或其他原因而需追加的任务进行增列。

五是在科研工作任务完成的末期对各学院、各科研机构的目标达成度及努力程度和困难等因素进行评核,奖勤罚懒,以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六是根据各学院、各部门科研绩效目标的完成程度,评估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成效,并依据学校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制定高等学校新一年的科研绩效目标。从而使高校科研绩效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调整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系统。

5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高校的科研绩效管理也会日趋成熟。不管从目标管理理论本身的发展,还是从高等学校对于科研绩效管理的创新发展方面,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到高校科研绩效管理的实践都是时展的趋势,也是管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高等学校科研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趋势。虽然本文的探讨有限,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科研绩效管理当中的应用必然会日趋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日颖.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与创新的地方高校科技绩效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理论与地方高校科技管理实践,2012(12).

[2]黄乃文.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04).

[3]川亚瑟.W、小舍曼等.人力资源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签证索赔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浅谈我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