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名人名言 涉猎经典史实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时间:2022-03-09 06:38:01

诵读名人名言 涉猎经典史实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开宗明义:探索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形成的思路与方法,至关重要,因而是数学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诵读名人名言、涉猎经典史实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具体实施做法与若干实例,展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激发兴趣;名人名言;经典史实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48-02

在多年的数学教育与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数学成绩的优劣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可能与来自诸如身体状况、原有数学基础、当时或者一段时间的精神状态、学习兴趣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探索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形成的思路与方法,至关重要,因而是数学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有精辟的阐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措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途径与方法不胜枚举。笔者仅就在数学课堂上通过诵读名人名言及涉猎经典史实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行探索。

一、抓住有利时机,诵读名人名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中,笔者每每刚刚接任一个新班级的数学课,其第一节上,总是首先在黑板上书写或者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精辟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笔者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朗读一遍以后,师生共同以激情饱满的姿态齐声诵读。接下来让学生分析领会华罗庚此语的含义。大多数学生能概括这是华罗庚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最精彩描述。也说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深刻道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就是要我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此时笔者及时地加以总结与概括,并以十分中肯的态度大加赞赏学生的认识能力,继之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宇宙”、“粒子”、“火箭”、“化工”、“地球”、“生物”、“日用”等等诸多领域与学科中数学的应用与体现。比如较典型的例子:第一宇宙速度、光年、分期还款数的计算、多种方案的最优解、甲乙两地之间有若干车站计算有多少不同车票数等等。此处,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举出实例来诠释华罗庚的论断。第三个步骤就是借此机会介绍华罗庚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在激发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的同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名人效应得到发挥。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较为自然地引出名人名言。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教材的例题是通过不完全归纳而得出的,此时我会及时的诵读数学家拉普拉斯的话,“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然后鼓励学生书写并朗读这句名言。进一步,笔者让学生回想以往的学习中应用“归纳与模拟”的方法解数学题目的实例,学生会依据自己的能力与记忆水平列举出自小学至今那些探索归纳性题目,这即是对此名言的最好诠释,更是复习原有知识的绝好时机。在讲授解析几何时,笔者会展示华罗庚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师生共同诵读。在分析一个计算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笔者会展示培根的名言“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师生共同诵读。在向学生传授对数证明与应用题时,笔者会展示克莱因(美国数学家)的名言:“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师生共同诵读。事实证明,名人名言的诵读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强化与总结了当时所授知识的精髓,更是在对知识升华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它像品尝美味佳肴中的特酿美酒,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二、抓住有利时机,涉猎经典史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马克思主义的缔造者之一恩格斯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浩瀚的数学发展史上,无数科学家或在现实的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面前开始苦苦探索的旅程,或在现实世界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突发灵感,或终生奋斗矢志不移破解数学坚冰,……所有这些,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流芳万古的数学史实,令后人惊叹、敬畏与敬仰。数学史实的展现不但使学生敢于与古人比肩,模拟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欣赏科学家的灵感、探索真理的精神与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不能期盼诞生一两个当代的数学家,但是却能得到一种精神,这就是热爱数学。涉猎经典史实,俯拾即是,今择如下几例,以示说明。例1:一次数学课伊始,一名学生手拿一张16开纸,上面画两个同心位似正方形(以其正方形的中心为位似中心),四角对应连接,他大步走向台前,用带有三分挑衅的口吻说道:“老师你不是能耐吗?你能用一笔把它画出来吗?”笔者一看,已经知道端倪,就问:“一笔的含义是什么”,他说:“就是没有重复的线段,笔不停一次完成”,接着笔者说:“按你的要求,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画出来”,他带着疑惑的神情问道:“为什么”。由于是课堂,本来笔者想告诉他待课后再说,但是转念一想,彻底改变注意,接下来笔者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讲授著名数学家欧拉由于探索“七桥问题”之后开辟了拓扑学的先河,这就是所谓“一笔画问题”诞生的背景,所谓“一笔画”就是能否由一点出发笔不离纸而一笔画出这个图形,笔者用简笔画的形式简明扼要的说明一笔画的两个重要结论,学生神情兴奋,通过几个典型图形的练习,学生跃跃欲试,很快掌握了一笔画的知识要点。至此,原来的教学计划虽然打破,但是学生从欧拉的身上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非凡的洞察力,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勤奋的工作态度、坚忍不拔的探索科学的治学的风范,以至于他能解决别人难于解决的问题。一个经典史实在学生心目中打上深厚的烙印。有的学生感慨到,我小学六年级时就有的同学拿类似这样的图形来蒙我,让我苦不堪言,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终于茅塞顿开。例2:在讲授古典概率模型时的第二节课上笔者向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授《布丰的投针实验》:公元1777年的一天,法国数学家布丰(Buffon,Georges LouisLeclerc,1707.9.7―1788.4.16)的家里宾朋满座,原来他们是应主人的邀请前来观看一次奇特的实验的。实验开始,但见年已古稀的布丰先生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纸来,纸上预先画好了一条条等距离的平行线。接着他又拿出一大把原先准备好的小针,这些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间距离的一半。然后布丰先生宣布:“请诸位把这些小针一根一根往纸上扔吧!不过,请大家务必把扔下的针是否与纸上的平行线相交告诉我。”客人们不知布丰先生要干什么,只好客随主便,一个个加入了试验的行列。一把小针扔完了,把它们捡起来又扔。而布丰先生本人则不停地在一旁数着、记着,如此这般忙碌了将近了一个钟头。最后,布丰先生高声宣布:“先生们,我这里记录了诸位刚才的投针结果,共投针2212次,其中与平行线相交的有704次。总数2212与相交数704的比值为3.142。”说到这里,布丰先生故意停了停,并对大家抱以神秘的一笑,接着有意提高声调说:“先生们,这就是圆周率的近似值!”众人哗然,一时议论纷纷,个个感到莫名其妙;“圆周率?这可是与圆半点也不沾边呀!”学生听完故事,群情振奋,几乎每一个学生已经进入故事中的“大家”角色,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此时笔者再通过理性的教授向学生解开谜底,演示此题的数学原理。学生多数洗耳恭听,聚精会神,课堂效果出人意料。在概率课程内容进行到一半进程的时候,笔者又向学生介绍《概率论的创立史》,当学生知道概率论这一重要的数学分支竟然起源于对问题的研究时,一片咋咋的惊叹,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家的独特之处正是以敏锐的目光扑捉生活的热点问题,从而展开数学研究,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家立刻产生敬仰之情,真正使学生对数学心生热恋与钟情,心中更升腾起对数学的盎然兴趣之情。

在数学课堂上,一个数学教师就是要善于学习,只有对数学史有全面的“博学”把握基础之上,才能明锐地抓住有利时机,或诵读名人名言,或涉猎数学经典史,或者二者相结合,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实践 下一篇:解读小珍哥的矛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