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

时间:2022-03-09 01:21:15

浅谈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学生身心潜在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出发点,以心理品质为中介,以身体素质为基础,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它能使学生在激疑―探求―归纳―运用的轨迹中探求知识,掌握方法,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就谈谈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而好奇心是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每当他们遇到一件稀奇或新鲜的事,必然会被吸引,而且会不由自主地去观察、分析和思考,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起源,使学生在激疑―探求―归纳―运用的轨迹中去探求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模式

知识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何实施这一任务,是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大做文章。现代教学论明确指出,当前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不再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是看教师能否利用各种方法去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独立掌握知识的方法,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思考、发现、获取知识,把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方法,又要备能力;讲课时,既讲计算方法,又讲思维方法;练习时,既要有巩固新知识的单项训练,又要有适当的综合性思考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同时,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确立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位置,确保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知识的联系点

数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具有较强的说理性和趣味性,那么作为执教的主导者――教师,要摒弃教书匠的“匠气”,退出主讲的位置,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所讲教材的关键处,要引导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找出规律,学以致用。如:笔者在讲小数除法时,先由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整数除法引入,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旧知识的正迁移。笔者让学生口答下列题中与被除数相应的除数并说明理由。

然后,让学生演算3.22÷14,教师对比板书3.22÷0.14,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样就容易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在知识的转折处设置悬念,使好奇心极强的学生去探求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发现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即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3.22÷0.14=322÷14=23,这样,就使学生在渴望得到新知识的前题下,活跃思维,进行切磋。

[18\&÷\&6\&=3\&180\&60\&=3\&1800\&600\&=3\&18000\&6000\&=3\&]

三、开展活动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加强素质教学,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就必须既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认真开展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如果一味地为完成学科课程而盲目进行教学,那就势必要走向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只能是在原地徘徊,而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势如破竹,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潜心研究这一课题,使数学活动课转化成训练学生思维的沃土,使学生在快乐中求知。

就数学新教材而言,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摆一摆,剪一剪,分一分,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多渠道的知识中,达到殊途同归。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的同时,力求采取多变的形式去丰富学生的知识。如笔者在教第三册减法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同一道题用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如18-9,在学生掌握了退位减法的法则时,笔者却引导学生用了不同的语言来叙述:(1)被减数是18,减数是9,差是多少?(2)18与9相差多少?(3)18比9多多少?(4)9比18少多少?(5)比18少9的数是多少?同时在数学活动课上,又有意识地将全班27名学生分成两组(不同人数),让他们相互分开,看看共有几种分法。这样,他们理解了本题的意义,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学生数学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加强素质教育,数学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艰巨性,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培养,达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有效开展小班色彩欣赏活动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职移动应用开发方向课程体系优化整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