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时间:2022-03-08 06:38:43

思维导图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要点,通过各种主题式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的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机给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并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主题式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彼此协作学习的任务来完成,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首当其冲的是时间和效率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规划,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难度颇高。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进行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只有一个课时,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二次阅读给任务的完成带来了衔接上的问题,学生会不会因此更加无法完成任务?另外,虽然主题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可是在协作和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主题式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在观看,无法真正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或者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提前规划好,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如何让主题式学习成为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因为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回答,没有进行及时整理,那么即使教师总结得再好,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例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对思维导图增删,通过不断讨论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一次学习也就告一个段落。

案例: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遨游因特网》。经过了5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我增加了一节课《关于网络,你知道多少》,对学生如何上网、如何健康地上网进行了一次道德上的升华。

任务布置:请每个小组通过平时对网络的理解和到网络上收集资料,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教学意图:对于刚接触网络不久的学生来说,网络是好玩的、新奇的,可是面对网络的五彩缤纷,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在这个单元学习的最后,上一节讨论和总结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和道德观。图1就是学生们在小组中边讨论边制作的思维导图。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删随意,快乐创作

主题式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明确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在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列情况。(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时,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查找,浪费了很多时间。(2)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对查找到的资料已完全陌生,不得不重新浏览,又浪费了很多时间。(3)学生在Word中排版后发现自己收集的内容过多,或者自己的材料无法进行合理的排版。(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要重新创作,事倍功半。

使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排除这些障碍,让创作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小组中,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对思维导图进行增删,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思路逐步修改至完善。

2. 有组织、有计划地协作

托尼·博赞教授对思维导图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面对网络上众多的信息,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可以把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和集中。这样主题明确、内容清楚、层次分明。每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很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任务,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合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让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学习,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

案例: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充实个人博客》的知识目标应该定位在信息资料的搜集、查询和甄别整理上。由于本学期秋游的目的地是杭州,于是主题便围绕旅游景点杭州而展开,包括杭州的美食、旅游等。而能力目标体现在探究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题:如果我们去杭州旅游,你准备去游览哪些地方?尝试哪些小吃?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了解杭州,比如杭州的高校、杭州的旅游、杭州的小吃、杭州的商业,等等。通过思维导图这个载体,学生边查找边补充,在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下,一张形式活泼、内容具体的杭州介绍图就展示出来了(如图2)。

在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直接对有用的资料(文字和图片)进行添加。如果觉得整篇文章很好,可以直接链接网址。这样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性。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有条理。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胜过文字描述,让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即使没有电脑,也可以在一张纸上进行创作,面对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最后我选择了Mindjet Mindmanager pro软件,它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思维导图外,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是可以播放思维导图,就像播放PPT一样。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可以运用它的这个特点,进行小组汇报,把收获和心得体会以演示的方式与大家交流。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思维导图软件来进行教学,比较各种软件的优缺点,试着以一种较好的软件来辅助教学。我也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教学流程来完善教学。通过一个又一个主题的学习,如《五岳和五大淡水湖》、《你是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娱乐的》等,慢慢整理出一些思路,让思维导图更加自然地衔接在主题式学习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略带幼稚的作品,感受着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我也难掩心中的喜悦。

上一篇:复用政务数据资源架构区域教育基础数据平台 下一篇: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