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坐、爬、走宝宝大动作训练记

时间:2022-03-08 06:08:17

翻、坐、爬、走宝宝大动作训练记

当宝宝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第一次爬、第一次走,无疑都让父母们兴奋。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个超越自我的过程。

这些在将来的日子里会让全家人雀跃不已的宝宝的新本领,都将在与地心引力的对抗中逐渐完成。

第一步 翻出新天地

翻身是宝宝的第一个移动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宝宝自出生之后一直是仰卧的,只能看到上面的世界,当他趴着抬起头的时候,他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新鲜画面。他能够用同大人一样的视线看这个世界,这样会让宝宝更积极地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有利于他各方面能力的发育发展。

宝宝如何学习翻身?

当宝宝生长到四个月的时候,按照宝宝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的成熟度来说,已可以轻松地主动翻身。翻身的发展历程先从俯卧翻为仰卧,再由仰卧翻回到俯卧。有时候宝宝翻到一半就侧卧着不动了,这是在告诉你他已经累了,需要有人去帮帮他。

宝宝翻身3大信号

信号一:

当宝宝俯卧的时候,能够自由地抬起头,并且从头部到胸部都能够抬离地面。这说明宝宝的颈部和背部的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如果妈妈把玩具慢慢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点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起。

信号二:

当宝宝仰卧的时候,小脚总是向上扬,或者经常抬起脚来摇晃。妈妈如果握着宝宝的双手,帮助宝宝抬起上半身,宝宝不仅可以坐起来,还可以与床面保持垂直,而且脑袋不会向后仰。

信号三:

宝宝喜欢朝一面侧躺。这时宝宝已经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要领。

妈妈这样做:

1 当宝宝仰卧摇动小脚时,他可能希望借助腿部的力量带动腰,翻动身体。这时,妈妈不妨帮他推一下屁股,给他一把力,让宝宝体会到翻身的过程和乐趣。翻过去后,宝宝可能会因为胳膊压在身体下无法抽出而着急或哭喊,妈妈可以帮他把手拿出来。

2 如果宝宝总是朝自己感兴趣的一面侧躺着,妈妈可以轻轻拉动宝宝的胳膊,往他侧身的方向拉他,并帮他转动腰部和屁股;或者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叫他,用玩具逗引他,以便帮他找到一个最容易转身的方向。

3 让宝宝仰面躺在床上,妈妈从后面轻轻握住他的两条小腿,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使宝宝的腰自然扭过去,肩也会转一周,多次练习后宝宝便能学会翻身。

当宝宝可以完成半翻身的动作以后,妈妈就可以将玩具放在比较远的地方,让宝宝慢慢通过打滚来抓到他想要的玩具。

宝宝的翻身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次2~3分钟为宜,一天训练2、3次就可以了。妈妈们在训练宝宝翻身的时候,可以通过话语来鼓励宝宝,时刻表扬宝宝做得不错。

训练宝宝翻身其实也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妈妈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宝宝一下子做不到而气馁,其实宝宝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掌握其中要领。

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进行练习,否则宝宝的抵抗情绪将无法配合妈妈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影响宝宝学习翻身的

几种因素

胖宝宝:如果宝宝体重过重,块头过大,很可能会犯懒,不勤加练习,导致迟迟不会翻身。对于这种宝宝,妈妈要帮忙辅助宝宝多多练习。

缺钙宝宝:如果宝宝肌肉无力,骨骼缺钙,做起动作来就会显得有些吃力。妈妈要留心观察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及时调整饮食,并求助于保健医生。

灰心宝宝:一两次翻不过身的不愉快经历让一些宝宝失去了练习的积极性。这时候,妈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逗引宝宝开心,增加他探索“新世界”的渴望。

“厚”宝宝:宝宝衣服穿多了,想动起来变得比较困难。如果宝宝在冬天练习翻身,妈妈要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减少衣物对运动的阻力。

安全注意事项

1 这期间,宝宝大部分时间都是仰卧在床上,妈妈要特别注意床上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如小剪刀、小发夹、钥匙等,以防宝宝随意抓握而被弄伤;一些体积很小的物品,比如纽扣、硬币、薄手绢、塑料布、薄的纸张等,也要避开宝宝,以防宝宝误吞食而导致窒息。

2 一旦宝宝学会了翻身,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喜爱玩这种翻过来翻过去的游戏。从床上滚下、坠落都容易使宝宝的头部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妈妈切不可忽视。建议在宝宝的床边安装安全护栏,以避免宝宝在翻身时遭遇意外。

3 被褥、床单务必平整,枕头的大小、高矮、软硬度应适宜,以防止枕头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引起窒息。

4 如果是在冬天,各种取暖设施也要远离宝宝,以防翻身时被烫伤。

宝宝如何学习坐?

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宝宝坐起来需要有强壮的背部肌肉做基础。

5~6个月:

如果不用双手支撑身体,宝宝只能坐上一小会儿。

6~7个月:

宝宝控制平衡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能不用双手支撑坐直。

8个月在以后:

宝宝可以坐的很稳,而且还会身体前倾,伸手抓玩具。他会用左手去抓身体右侧的玩具,反之亦然。这说明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妈妈这样做:

1 4个月时练习拉坐。宝宝仰卧时,妈妈握住宝宝双手腕部,慢慢将其从平卧位拉至坐位,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几次。

2 5个半月时练习靠坐或依坐。让宝宝靠在沙发背上或妈妈胸前依坐,也可用枕头垫住宝宝背部或两侧(以防倾倒)进行训练。一开始,宝宝会出现向前倾或侧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宝宝可慢慢离开依靠物,独自稍坐片刻。

3 到了6个月,可在宝宝前面放一些玩具,逗引他自己抓取然后拿在手中玩耍。但如果倾倒了,却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8个月大时才能不须任何扶助,自己坐稳当。

妈妈可将宝宝练习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里面随意放置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促使宝宝自主练习。

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响将来腿部的发展,最好的姿势是采用双叉向前盘坐。

有些宝宝坐着时背脊会产生突出的情形,这可能意味着宝宝太瘦了;但如果发现在背脊突出处有皮肤颜色异常的状况,妈妈最好小心留意,或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属于骨骼发育问题。

安全注意事项

1 当宝宝会坐时,切不可让他单独坐在床上,尤其是不能靠近无床栏的一侧,以防宝宝动作过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险。

2 宝宝坐的周围要有柔软的保护物,如沙发、被子等,避开墙、柜子等地方,以防倾倒时磕碰到宝宝造成伤害。

宝宝如何学习爬?

爬是体现宝宝发育差异特征性的表现,首先不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爬,其次宝宝学爬的时间比较长,通常是在7~11个月时,但实际上对于爬没有固定的早或晚的标准,只要宝宝按照自己的发育进程发展就可以了。

8个月左右:

宝宝开始学习主动向前爬,而且爬的姿势也是多种多样。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手脚并用的移动方式,而且向后退的距离远比向前的多。到了中期宝宝慢慢会用手肘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着地面,只是速度略微有点慢。

9~10个月左右:

宝宝的身体可以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往前爬行。

妈妈这样做:

1 让宝宝俯卧在铺满地毯的房间,在他面前约40cm的地方放一个新奇的玩具,促使宝宝自己移动身体来得到玩具。同时,妈妈用温柔的话语来鼓励宝宝,和宝宝一起加油使劲,直到宝宝“够”到这个玩具,并让他玩上一会儿,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成就感。

2 将玩具放在离宝宝更远一点的地方,约150cm左右,鼓励他自己过去够取。如果宝宝表现出有一丝为难或者力不从心,妈妈不妨双手握住宝宝的双脚,给他些助力帮他向前爬行。或者妈妈也可以蹲在宝宝对面,手持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同时自己不断后退,有玩具和妈妈的双重“诱惑”,宝宝爬起来的兴趣也会更大一些。

3 爬行障碍赛。妈妈在宝宝爬行的路途中,放置一个枕头来增加爬行的难度,然后和宝宝来一场爬爬大赛。适当的提高难度,会激发宝宝的征服欲,再加上有了妈妈的参与,练习爬行似乎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如果宝宝不向前爬,而是从俯卧一下子就变成坐姿或仰卧,妈妈不要给予批评,不妨等些时候再训练。

有时宝宝不愿爬,很可能是没有给他机会,整天在床上、小车上、围栏里,场地太小,爬不开,妈妈可适当扩充场地,让宝宝尽情地爬。

即使妈妈用尽全力帮助、诱导,宝宝也一动不动,此时不能操之过急,说不定宝宝只是爬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如果练习时宝宝表现出哭闹,极不配合,那就不要再勉他强,以免引起宝宝的厌烦心理,可以选择其他的训练内容。

训练宝宝时,要掌握好时间,一开始每次做几分钟,上、下午各进行一次。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宝宝肯定能学会爬行。

安全注意事项

1 以宝宝视线的高度来确认周围事物及环境是否安全。容易磕碰的地方,要贴上防撞条;并对宝宝活动的区域进行清理;有台阶的地方也要加上防护栏。

2 宝宝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将有触电的危险。妈妈不妨将家里的插座全部换成安全插座。

3 宝宝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摩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可以在地板上铺些环保塑料软垫,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爬行环境。

宝宝如何学习走?

在宝宝学会走路之后,他的成长就像加了个乘号,不过随着他活动范围的扩大,要多注意安全,避免他摔倒。

10~11个月:

宝宝一旦能自己站稳,就迫不及待地想迈出第一步。

12个月:

宝宝不停地蹲下――站起――蹲下――站起,他通过这些动作来加强自己腿部的肌力,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12~13个月:

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走得很好,还时常大胆放开手走上一两步,找找平衡的感觉。

13~15个月:

宝宝已经能自己独立行走了,妈妈要小心那些和宝宝同等高度的物品,别磕碰到宝宝。

妈妈这样做:

1 到了10个月左右时,宝宝开始能自己扶着家具站起来了,所以,一定要确保宝宝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牢靠稳固的。妈妈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鼓励宝宝扶着你的手、小腿、床栏杆或小桌子学习站立。

2 蹲是宝宝学会走路前很重要的一个发展过程,等到宝宝能够很好地独自站立后,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宝宝蹲站了。妈妈双手扶着宝宝,让宝宝蹲下来,把一件掉落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然后再慢慢站起来。这样反复地练习可增强宝宝腿部的肌力及身体协调性。

3 此时大多数宝宝还无法独自行走,而需要妈妈扶着腋下,向前走,这是家长最辛苦的一段时间,要弯着腰,保护宝宝不停地走。或者妈妈还可以拿着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鼓励他扶着床沿或沙发自己走过来。

4 宝宝14个月大时,妈妈可以跪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鼓励他向你走过来。或者双手分别握住宝宝的两只手自己边后退,边鼓励宝宝向前走。有些宝宝可能喜欢扶着在小推车或其他一些玩具练习走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变换身体重心。妈妈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些坚固可靠、支撑底座比较宽的学步玩具。

5 15个月以后,大部分的宝宝都已经能自己走路了,只不过还是摇摇晃晃的。妈妈最好控制宝宝在距自己一步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以便遇到危险,可及时保护宝宝。

美国儿科学会极力反对使用学步车,因为有学步车宝宝就能非常容易地四处走动,这可能会影响大腿部肌肉的正常发育。而且借助学步车,宝宝还能够到平时够不着的有毒物品或热的东西,非常不安全。

如果妈妈固定坐在一处不动,宝宝会以你为起点或终点,走来走去,但当你走动时,你会发现宝宝可能坐在地上了,因为当你不动时,他会更有安全感。

宝宝开始学走路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尽量不要给他穿鞋子,以免限制宝宝脚步肌肉的发育,影响身体的平衡。

每次训练宝宝学步前,最好让他先排尿,并撤掉纸尿裤,以减轻宝宝下半身的负担,轻松练习走路。

宝宝刚开始学习走路时,通常情况下,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否则就会让宝宝疲惫不堪,甚至会损伤宝宝肌肉。

在宝宝练习走路时,妈妈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吃东西,或者喝水,以防止发生呛咳,造成窒息。

有些妈妈在宝宝练习走路的时候,会采取牵拉的方式,虽然很方便,但若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宝宝手臂关节脱臼,影响宝宝的关节发育。

宝宝走路晚的8大原因

1 衣服穿得过多或者过厚,影响宝宝活动的灵敏性;

2 长时间被大人抱着,宝宝很少有机会在地上活动,缺少锻炼;

3 体重过重,让宝宝活动起来不方便,缺乏行动的动力;

4 生长不良,以致肌肉骨骼无力,不足以支持站立行动;

5 害怕摔倒,若宝宝在练习站立时,对攀扶曾有不好的经验,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肯学习走路;

6 过于迷恋各种手部动作和游戏,以致无形中减少了学习走路的机会;

7 四周环境中没有设置适合宝宝扶着走路的物品,导致宝宝渐渐对走路失去兴趣;

8 宝宝长期被怕麻烦的父母放置在学步车之内,以致没有练习独立行走的机会。

安全注意事项

正处于学步期的宝宝碰到的危险可能比前面几项运动多更多,对此,妈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妈妈应将所有可能具危险性的物品放在高处或干脆拿开,并且仔细留意家具中携带的“尖锐的角”,以防宝宝碰撞。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时父母要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100cm以下,间隔超过10cm以上,都容易致使宝宝发生危险。

门窗:宝宝极容易在开关门中被夹伤手指,建议妈妈使用安全门夹以避免危险;而有些宝宝则对窗帘绳好奇不已,独自摆弄时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险。

第二步 坐

视觉新发现

宝宝到了六七个月大时,脊柱、背部、腰部的骨骼以及肌肉已渐渐有力,因此从翻身到坐起是连贯动作的自然发展;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宝宝会坐得稳了,表示其骨骼、神经系统以及肌肉的协调能力等发育渐趋于成熟。

宝如何学习坐?

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宝宝坐起来需要有强壮的背部肌肉做基础。

5~6个月:

如果不用双手支撑身体,宝宝只能坐上一小会儿。

6~7个月:

宝宝控制平衡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能不用双手支撑坐直。

8个月在以后:

宝宝可以坐的很稳,而且还会身体前倾,伸手抓玩具。他会用左手去抓身体右侧的玩具,反之亦然。这说明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妈妈这样做:

1 4个月时练习拉坐。宝宝仰卧时,妈妈握住宝宝双手腕部,慢慢将其从平卧位拉至坐位,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几次。

2 5个半月时练习靠坐或依坐。让宝宝靠在沙发背上或妈妈胸前依坐,也可用枕头垫住宝宝背部或两侧(以防倾倒)进行训练。一开始,宝宝会出现向前倾或侧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宝宝可慢慢离开依靠物,独自稍坐片刻。

3 到了6个月,可在宝宝前面放一些玩具,逗引他自己抓取然后拿在手中玩耍。但如果倾倒了,却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8个月大时才能不须任何扶助,自己坐稳当。

特别提示

妈妈可将宝宝练习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里面随意放置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促使宝宝自主练习。

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响将来腿部的发展,最好的姿势是采用双叉向前盘坐。

有些宝宝坐着时背脊会产生突出的情形,这可能意味着宝宝太瘦了;但如果发现在背脊突出处有皮肤颜色异常的状况,妈妈最好小心留意,或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属于骨骼发育问题。

安全注意事项

1 当宝宝会坐时,切不可让他单独坐在床上,尤其是不能靠近无床栏的一侧,以防宝宝动作过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险。

2 宝宝坐的周围要有柔软的保护物,如沙发、被子等,避开墙、柜子等地方,以防倾倒时磕碰到宝宝造成伤害。

第三步 爬

爬出聪明宝宝

宝宝学会爬行,四肢的运动能力和全身的协调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宝宝通过爬行,拓宽了视野,对外界事物接触得更多,有利于促进感知觉的发育,进而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一般来讲,会爬的宝宝在这个年龄阶段,他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比不会爬的宝宝要好得多。

宝宝如何学习爬?

爬是体现宝宝发育差异特征性的表现,首先不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爬,其次宝宝学爬的时间比较长,通常是在7~11个月时,但实际上对于爬没有固定的早或晚的标准,只要宝宝按照自己的发育进程发展就可以了。

8个月左右:

宝宝开始学习主动向前爬,而且爬的姿势也是多种多样。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手脚并用的移动方式,而且向后退的距离远比向前的多。到了中期宝宝慢慢会用手肘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着地面,只是速度略微有点慢。

9~10个月左右:

宝宝的身体可以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往前爬行。

妈妈这样做:

1 让宝宝俯卧在铺满地毯的房间,在他面前约40cm的地方放一个新奇的玩具,促使宝宝自己移动身体来得到玩具。同时,妈妈用温柔的话语来鼓励宝宝,和宝宝一起加油使劲,直到宝宝“够”到这个玩具,并让他玩上一会儿,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成就感。

2 将玩具放在离宝宝更远一点的地方,约150cm左右,鼓励他自己过去够取。如果宝宝表现出有一丝为难或者力不从心,妈妈不妨双手握住宝宝的双脚,给他些助力帮他向前爬行。或者妈妈也可以蹲在宝宝对面,手持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同时自己不断后退,有玩具和妈妈的双重“诱惑”,宝宝爬起来的兴趣也会更大一些。

3 爬行障碍赛。妈妈在宝宝爬行的路途中,放置一个枕头来增加爬行的难度,然后和宝宝来一场爬爬大赛。适当的提高难度,会激发宝宝的征服欲,再加上有了妈妈的参与,练习爬行似乎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特别提示

如果宝宝不向前爬,而是从俯卧一下子就变成坐姿或仰卧,妈妈不要给予批评,不妨等些时候再训练。

有时宝宝不愿爬,很可能是没有给他机会,整天在床上、小车上、围栏里,场地太小,爬不开,妈妈可适当扩充场地,让宝宝尽情地爬。

即使妈妈用尽全力帮助、诱导,宝宝也一动不动,此时不能操之过急,说不定宝宝只是爬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如果练习时宝宝表现出哭闹,极不配合,那就不要再勉他强,以免引起宝宝的厌烦心理,可以选择其他的训练内容。

训练宝宝时,要掌握好时间,一开始每次做几分钟,上、下午各进行一次。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宝宝肯定能学会爬行。

安全注意事项

1 以宝宝视线的高度来确认周围事物及环境是否安全。容易磕碰的地方,要贴上防撞条;并对宝宝活动的区域进行清理;有台阶的地方也要加上防护栏。

2 宝宝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将有触电的危险。妈妈不妨将家里的插座全部换成安全插座。

3 宝宝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摩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可以在地板上铺些环保塑料软垫,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爬行环境。

第四步 走

迈出人生第一步

宝宝的蹒跚学步就是迈向独立的关键第一步。有一天,宝宝靠着沙发站着,或者他正扶着沙发边挪动,接下来,他会犹犹豫豫地朝着你伸开的双臂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从此小宝宝一发不可收拾,开始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宝宝如何学习翻身?

当宝宝生长到四个月的时候,按照宝宝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的成熟度来说,已可以轻松地主动翻身。翻身的发展历程先从俯卧翻为仰卧,再由仰卧翻回到俯卧。有时候宝宝翻到一半就侧卧着不动了,这是在告诉你他已经累了,需要有人去帮帮他。

宝宝翻身3大信号

信号一:

当宝宝俯卧的时候,能够自由地抬起头,并且从头部到胸部都能够抬离地面。这说明宝宝的颈部和背部的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如果妈妈把玩具慢慢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点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起。

信号二:

当宝宝仰卧的时候,小脚总是向上扬,或者经常抬起脚来摇晃。妈妈如果握着宝宝的双手,帮助宝宝抬起上半身,宝宝不仅可以坐起来,还可以与床面保持垂直,而且脑袋不会向后仰。

信号三:

宝宝喜欢朝一面侧躺。这时宝宝已经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要领。

妈妈这样做:

1 当宝宝仰卧摇动小脚时,他可能希望借助腿部的力量带动腰,翻动身体。这时,妈妈不妨帮他推一下屁股,给他一把力,让宝宝体会到翻身的过程和乐趣。翻过去后,宝宝可能会因为胳膊压在身体下无法抽出而着急或哭喊,妈妈可以帮他把手拿出来。

2 如果宝宝总是朝自己感兴趣的一面侧躺着,妈妈可以轻轻拉动宝宝的胳膊,往他侧身的方向拉他,并帮他转动腰部和屁股;或者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叫他,用玩具逗引他,以便帮他找到一个最容易转身的方向。

3 让宝宝仰面躺在床上,妈妈从后面轻轻握住他的两条小腿,把右腿放在左腿上面,使宝宝的腰自然扭过去,肩也会转一周,多次练习后宝宝便能学会翻身。

当宝宝可以完成半翻身的动作以后,妈妈就可以将玩具放在比较远的地方,让宝宝慢慢通过打滚来抓到他想要的玩具。

宝宝的翻身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次2~3分钟为宜,一天训练2、3次就可以了。妈妈们在训练宝宝翻身的时候,可以通过话语来鼓励宝宝,时刻表扬宝宝做得不错。

训练宝宝翻身其实也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妈妈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宝宝一下子做不到而气馁,其实宝宝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只是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掌握其中要领。

不要在宝宝刚吃完奶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进行练习,否则宝宝的抵抗情绪将无法配合妈妈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影响宝宝学习翻身的

几种因素

胖宝宝:如果宝宝体重过重,块头过大,很可能会犯懒,不勤加练习,导致迟迟不会翻身。对于这种宝宝,妈妈要帮忙辅助宝宝多多练习。

缺钙宝宝:如果宝宝肌肉无力,骨骼缺钙,做起动作来就会显得有些吃力。妈妈要留心观察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及时调整饮食,并求助于保健医生。

灰心宝宝:一两次翻不过身的不愉快经历让一些宝宝失去了练习的积极性。这时候,妈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逗引宝宝开心,增加他探索“新世界”的渴望。

“厚”宝宝:宝宝衣服穿多了,想动起来变得比较困难。如果宝宝在冬天练习翻身,妈妈要尽量保持室内温度,减少衣物对运动的阻力。

安全注意事项

1 这期间,宝宝大部分时间都是仰卧在床上,妈妈要特别注意床上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如小剪刀、小发夹、钥匙等,以防宝宝随意抓握而被弄伤;一些体积很小的物品,比如纽扣、硬币、薄手绢、塑料布、薄的纸张等,也要避开宝宝,以防宝宝误吞食而导致窒息。

2 一旦宝宝学会了翻身,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喜爱玩这种翻过来翻过去的游戏。从床上滚下、坠落都容易使宝宝的头部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妈妈切不可忽视。建议在宝宝的床边安装安全护栏,以避免宝宝在翻身时遭遇意外。

3 被褥、床单务必平整,枕头的大小、高矮、软硬度应适宜,以防止枕头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引起窒息。

4 如果是在冬天,各种取暖设施也要远离宝宝,以防翻身时被烫伤。

宝宝如何学习坐?

通常宝宝会先靠着,呈现半躺坐的姿势,接下来身体会微微向前倾,并以双手在两侧辅助支撑。宝宝坐起来需要有强壮的背部肌肉做基础。

5~6个月:

如果不用双手支撑身体,宝宝只能坐上一小会儿。

6~7个月:

宝宝控制平衡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能不用双手支撑坐直。

8个月在以后:

宝宝可以坐的很稳,而且还会身体前倾,伸手抓玩具。他会用左手去抓身体右侧的玩具,反之亦然。这说明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

妈妈这样做:

1 4个月时练习拉坐。宝宝仰卧时,妈妈握住宝宝双手腕部,慢慢将其从平卧位拉至坐位,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几次。

2 5个半月时练习靠坐或依坐。让宝宝靠在沙发背上或妈妈胸前依坐,也可用枕头垫住宝宝背部或两侧(以防倾倒)进行训练。一开始,宝宝会出现向前倾或侧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宝宝可慢慢离开依靠物,独自稍坐片刻。

3 到了6个月,可在宝宝前面放一些玩具,逗引他自己抓取然后拿在手中玩耍。但如果倾倒了,却无法自己恢复坐姿,一直要到8个月大时才能不须任何扶助,自己坐稳当。

妈妈可将宝宝练习坐的空间用护栏围起来,里面随意放置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促使宝宝自主练习。

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屁股下,如此都容易影响将来腿部的发展,最好的姿势是采用双叉向前盘坐。

有些宝宝坐着时背脊会产生突出的情形,这可能意味着宝宝太瘦了;但如果发现在背脊突出处有皮肤颜色异常的状况,妈妈最好小心留意,或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属于骨骼发育问题。

安全注意事项

1 当宝宝会坐时,切不可让他单独坐在床上,尤其是不能靠近无床栏的一侧,以防宝宝动作过大而有摔下床的危险。

2 宝宝坐的周围要有柔软的保护物,如沙发、被子等,避开墙、柜子等地方,以防倾倒时磕碰到宝宝造成伤害。

宝宝如何学习爬?

爬是体现宝宝发育差异特征性的表现,首先不是每个宝宝都要经历爬,其次宝宝学爬的时间比较长,通常是在7~11个月时,但实际上对于爬没有固定的早或晚的标准,只要宝宝按照自己的发育进程发展就可以了。

8个月左右:

宝宝开始学习主动向前爬,而且爬的姿势也是多种多样。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手脚并用的移动方式,而且向后退的距离远比向前的多。到了中期宝宝慢慢会用手肘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着地面,只是速度略微有点慢。

9~10个月左右:

宝宝的身体可以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的方式,开始顺利往前爬行。

妈妈这样做:

1 让宝宝俯卧在铺满地毯的房间,在他面前约40cm的地方放一个新奇的玩具,促使宝宝自己移动身体来得到玩具。同时,妈妈用温柔的话语来鼓励宝宝,和宝宝一起加油使劲,直到宝宝“够”到这个玩具,并让他玩上一会儿,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成就感。

2 将玩具放在离宝宝更远一点的地方,约150cm左右,鼓励他自己过去够取。如果宝宝表现出有一丝为难或者力不从心,妈妈不妨双手握住宝宝的双脚,给他些助力帮他向前爬行。或者妈妈也可以蹲在宝宝对面,手持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同时自己不断后退,有玩具和妈妈的双重“诱惑”,宝宝爬起来的兴趣也会更大一些。

3 爬行障碍赛。妈妈在宝宝爬行的路途中,放置一个枕头来增加爬行的难度,然后和宝宝来一场爬爬大赛。适当的提高难度,会激发宝宝的征服欲,再加上有了妈妈的参与,练习爬行似乎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如果宝宝不向前爬,而是从俯卧一下子就变成坐姿或仰卧,妈妈不要给予批评,不妨等些时候再训练。

有时宝宝不愿爬,很可能是没有给他机会,整天在床上、小车上、围栏里,场地太小,爬不开,妈妈可适当扩充场地,让宝宝尽情地爬。

即使妈妈用尽全力帮助、诱导,宝宝也一动不动,此时不能操之过急,说不定宝宝只是爬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如果练习时宝宝表现出哭闹,极不配合,那就不要再勉他强,以免引起宝宝的厌烦心理,可以选择其他的训练内容。

训练宝宝时,要掌握好时间,一开始每次做几分钟,上、下午各进行一次。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宝宝肯定能学会爬行。

安全注意事项

1 以宝宝视线的高度来确认周围事物及环境是否安全。容易磕碰的地方,要贴上防撞条;并对宝宝活动的区域进行清理;有台阶的地方也要加上防护栏。

2 宝宝到处爬行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如不小心,将有触电的危险。妈妈不妨将家里的插座全部换成安全插座。

3 宝宝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摩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可以在地板上铺些环保塑料软垫,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爬行环境。

宝宝如何学习走?

在宝宝学会走路之后,他的成长就像加了个乘号,不过随着他活动范围的扩大,要多注意安全,避免他摔倒。

10~11个月:

宝宝一旦能自己站稳,就迫不及待地想迈出第一步。

12个月:

宝宝不停地蹲下――站起――蹲下――站起,他通过这些动作来加强自己腿部的肌力,训练身体的协调性。

12~13个月:

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走得很好,还时常大胆放开手走上一两步,找找平衡的感觉。

13~15个月:

宝宝已经能自己独立行走了,妈妈要小心那些和宝宝同等高度的物品,别磕碰到宝宝。

妈妈这样做:

1 到了10个月左右时,宝宝开始能自己扶着家具站起来了,所以,一定要确保宝宝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牢靠稳固的。妈妈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鼓励宝宝扶着你的手、小腿、床栏杆或小桌子学习站立。

2 蹲是宝宝学会走路前很重要的一个发展过程,等到宝宝能够很好地独自站立后,妈妈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宝宝蹲站了。妈妈双手扶着宝宝,让宝宝蹲下来,把一件掉落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然后再慢慢站起来。这样反复地练习可增强宝宝腿部的肌力及身体协调性。

3 此时大多数宝宝还无法独自行走,而需要妈妈扶着腋下,向前走,这是家长最辛苦的一段时间,要弯着腰,保护宝宝不停地走。或者妈妈还可以拿着宝宝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鼓励他扶着床沿或沙发自己走过来。

4 宝宝14个月大时,妈妈可以跪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鼓励他向你走过来。或者双手分别握住宝宝的两只手自己边后退,边鼓励宝宝向前走。有些宝宝可能喜欢扶着在小推车或其他一些玩具练习走路,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变换身体重心。妈妈不妨给宝宝准备一些坚固可靠、支撑底座比较宽的学步玩具。

5 15个月以后,大部分的宝宝都已经能自己走路了,只不过还是摇摇晃晃的。妈妈最好控制宝宝在距自己一步的范围内自由活动,以便遇到危险,可及时保护宝宝。

特别提示

美国儿科学会极力反对使用学步车,因为有学步车宝宝就能非常容易地四处走动,这可能会影响大腿部肌肉的正常发育。而且借助学步车,宝宝还能够到平时够不着的有毒物品或热的东西,非常不安全。

如果妈妈固定坐在一处不动,宝宝会以你为起点或终点,走来走去,但当你走动时,你会发现宝宝可能坐在地上了,因为当你不动时,他会更有安全感。

宝宝开始学走路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尽量不要给他穿鞋子,以免限制宝宝脚步肌肉的发育,影响身体的平衡。

每次训练宝宝学步前,最好让他先排尿,并撤掉纸尿裤,以减轻宝宝下半身的负担,轻松练习走路。

宝宝刚开始学习走路时,通常情况下,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否则就会让宝宝疲惫不堪,甚至会损伤宝宝肌肉。

在宝宝练习走路时,妈妈千万不要强迫宝宝吃东西,或者喝水,以防止发生呛咳,造成窒息。

有些妈妈在宝宝练习走路的时候,会采取牵拉的方式,虽然很方便,但若不小心就容易造成宝宝手臂关节脱臼,影响宝宝的关节发育。

宝宝走路晚的8大原因

1 衣服穿得过多或者过厚,影响宝宝活动的灵敏性;

2 长时间被大人抱着,宝宝很少有机会在地上活动,缺少锻炼;

3 体重过重,让宝宝活动起来不方便,缺乏行动的动力;

4 生长不良,以致肌肉骨骼无力,不足以支持站立行动;

5 害怕摔倒,若宝宝在练习站立时,对攀扶曾有不好的经验,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肯学习走路;

6 过于迷恋各种手部动作和游戏,以致无形中减少了学习走路的机会;

7 四周环境中没有设置适合宝宝扶着走路的物品,导致宝宝渐渐对走路失去兴趣;

8 宝宝长期被怕麻烦的父母放置在学步车之内,以致没有练习独立行走的机会。

安全注意事项

正处于学步期的宝宝碰到的危险可能比前面几项运动多更多,对此,妈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

家具: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妈妈应将所有可能具危险性的物品放在高处或干脆拿开,并且仔细留意家具中携带的“尖锐的角”,以防宝宝碰撞。

阳台: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此时父母要特别留意宝宝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100cm以下,间隔超过10cm以上,都容易致使宝宝发生危险。

门窗:宝宝极容易在开关门中被夹伤手指,建议妈妈使用安全门夹以避免危险;而有些宝宝则对窗帘绳好奇不已,独自摆弄时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险。

上一篇:产后瘦身,健脾祛湿解肝郁 下一篇:彻底把经络穴位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