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时间:2022-03-08 12:21:58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开创语文教育局面,首先必须使阅读教学跨越到一个新的境界。因为,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一、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

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量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涉及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纸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二、调动主动阅读的兴趣

1.悬念调动法

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地学生就不需要老师的引导,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概括法

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笛福著的《鲁滨孙漂流记》。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

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若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水浒》,谈谈一百八将,学生们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科学阅读的方法

要求大家从文体、文题、层次、中心、写法及现实社会意义诸多角度去阅读文章。

1.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2.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3.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如《济南的冬天》一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除以上这些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外,还有带疑难阅读、对比阅读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教师如能因教材因学生施教,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会大有提高。

4.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也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双港中心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参与度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