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访对象的心理谈采访技巧

时间:2022-03-08 09:12:49

从采访对象的心理谈采访技巧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记者的采访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其心理状况、心理活动千差万别。记者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配备多种钥匙――采访方法,才能打开各种人的心扉,达到采访的目的。合适的采访方法,可以令采访对象如沐春风、妙语连珠;同样,不当的采访,例如不当的提问,则会令人心生厌恶,最后选择远离记者,记者可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掌握与调节采访对象心理的基本方法。

巧选地点,注重时机

选择适宜的采访地点、时机是顺利交往的保障。记者采访时,要注意选择使采访对象比较自如的环境、在最乐于接受采访的时间进行。如笔者去年在制作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专题时,需要采访一位农业种植大户,由于他平常工作繁忙,本人又比较谦逊,认为自己不适宜当致富典型,不愿接受采访,采访工作面临瓶颈。笔者积极主动联系,取得他的初步信任。他在果园里给猕猴桃授粉时,笔者听他从种植、销售等环节谈致富的经验,轻松自如的采访环境让他消除了顾虑,从而愉快、顺利地完成了采访。

尊重对方,相待以诚,与采访对象交朋友

尊重能够拨动他人的心弦,能使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亲近、喜欢、信任的感情,采访就会因此变得比较顺利。今年笔者采访一位因病致贫的农户时,原定的提问是:“什么原因让你家变成贫穷的?”后来笔者觉得该贫困户得了肾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这话既可能触动他的悲伤情绪,又未免有不尊重他人之嫌,便委婉地问:“您当前的生活状况如何?子女在哪里就学?”该贫困户觉得笔者亲切可信,便爽快地回答了一系列提问。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该贫困户的近况,并且有部分观众表示愿意帮助他一家走出困境,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因势利导、平和情绪,注意驾驭采访的进程

情绪表明一个人在特定地点和时段的心境。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时刻注意察颜观色,及时准确把握采访对象心理,牢牢抓住主动权。

一般说来,当采访对象情绪低沉、忧郁、不安、紧张、反应不积极时,就应该因势利导地做些工作,稳定其不安情绪,解除其心理戒备。要尽量选择采访对象熟悉的谈话环境,如办公室、家或工作的地方,并在闲聊中有意无意地问上几个想问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不骄不躁,说话平缓、谦虚,切忌“霸王硬上弓”式的蛮横口吻。

寻找“相近”、激起共鸣

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有认同心理,愿意与那些在个人特征、个人品格、个人经历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交往,以期找到共同语言。记者在采访中往往是与不相识的人打交道,要想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在采访前要精心准备,熟悉采访对象的情况,在“同”字上下工夫,激起共鸣,最大限度缩短自己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如年龄、爱好、经历、职业等,都可被视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接近点”。记者从这些方面开头,往往能迅速打开访问局面。

在采访“夜走一族”时,笔者首先对采访对象“夜走者”进行了解,得知他们涉及各个年龄层,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和愿望,那就是“运动健康”,而笔者就很喜欢运动,于是便全副武装,加入夜走的行列,轻松地采访到了想要的内容。

交谈时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渗透、潜移默化

社会交往是一个由浅入深、从表及里的层层推进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尤其是做人物专访时,不能想着一蹴而就,立刻挖到有价值、有趣味的线索。应该利用娴熟的语言技巧,引导采访对象跟随自己的思路,用层层渗透、潜移默化的方法来引导一些棘手的采访对象接受采访。

提出的问题必须准确,让采访对象能够回答,乐于回答。在采访吴大遥从人民教师到养鸡专业户,最后走多种农业经营致富路时,刚开始他对我的采访意图不十分了解,回答问题老不在点上,之后,我让他重点谈了各个创业阶段中一些重要的挫折经历及细节,结果十分顺利,播出后反响很好。

总之,在采访活动中要掌握并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这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并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更多的技巧,这样,写出的新闻报道更贴近实际,更生动感人。

(作者单位:浙江泰顺县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理一理关于治理小清河的新闻标题 下一篇:如何规避隐性采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