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关于治理小清河的新闻标题

时间:2022-05-28 04:31:17

理一理关于治理小清河的新闻标题

2010年6月10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对小清河一期园林景观工程即将收尾进行了全面报道,标题见图1、2。笔者不由想起2008年9月23日出版的《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当天两家报纸对头一天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南岸园林景观工程方案亮相进行报道,标题见图3、4。

从形式看,图3、4标题采用“主题+副题”;图1、2标题都采用“肩题+主题”。不谋而同,不愧为同城媒体。

两家报纸、同一事件、一开工一收尾、四个标题,笔者有意将其集中进行评析,从中不难发现一些值得回味的话题。

1.“十里”之议

从两家报上可以看到小清河一期园林景观“工程西起林家桥,东至济青高速,全长13.1公里,面积30.1公顷”。大概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十里相送、十里长安街、十里洋场等),作者将13.1公里比喻为“十里”也是说得过去的。

但笔者以为小河里无论是沿线还是南岸都是一个非常长的概念,据资料显示,小清河全长237公里,仅济南段全长就有70.5公里。标题应该在“小清河”前面加上“济南段”更为准确一些。

2.引号之争

4个标题均有“十里柳yīn”,但2008年均没有加引号,2010年均加上引号,又是一个不谋而合。

笔者认为这里“十里柳yīn”,是一个比喻,读报人都能明白,加引号有点画蛇添足。也可能“十里柳yīn”是济南市委、市政府或工程指挥部的一种提法,但即便这样不加引号也是可以的。

3.“阴”、“荫”之辨

“十里柳yīn”中的“yīn”到底该写成“阴”还是“荫”呢。

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可知:“荫”有两个读音。

(1)荫:yīn。①树荫,绿树成荫,姓。荫蔽:(枝叶)遮蔽,如茅屋荫蔽在树林中;隐蔽。②荫翳,也作阴翳。

(2)荫:yìn。①形容词,没有阳光,又凉又潮,如这屋晒不着,荫得很。也说荫凉得很。②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③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阴:yīn,不见阳光的地方,如树阴、背阴儿。

从古文习惯用法中,“柳阴”常用,而“柳荫”鲜见。

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荫”统读yìn,“树荫”、“林荫道”应写作“树阴”、“林阴道”。只有在一些固定格式如“绿树成荫”和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中(如济南槐荫),继续读yīn。但《现代汉语词典》没有严格按照《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执行,客观上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不过我们在行文时,应严格执行规范,而不应沿用以往习惯的写法。

4.“将现”、“将再现”哪个更好

图1、2、3、4标题中都有“现”字出现,但“现”前面修饰词变化不小。“将现”出现两次,“将再现”、“可现”各出现一次。

查《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再现――(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由于《济南时报》文中没有对小清河历史原貌进行概括性描述,读者无从知道小清河原来两岸是否“客色青青柳色新”,因此,《济南时报》标题中“将再现”无从谈起。《齐鲁晚报》采用“将现”就无懈可击了。

5.南岸、北岸、沿线叫人迷惑

图3中,《齐鲁晚报》标题中用的“沿线”。“沿线”自然包括两岸;同日,图4《济南时报》则用“南岸”。

今年6月10日,《济南时报》标题为《小清河北岸将现“十里柳荫”》。一年前称“南岸”,今年又改口“北岸”,搞得读者南北不分、东西不明。图1中,《齐鲁晚报》干脆闭口不谈小清河南北岸的事了,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原来小清河一期工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治理南岸,第二步整治北岸。济南市小清河南岸综合治理于2008年9月开工,北岸综合治理于2009年1月19日确定中标单位,经公示后方才开始施工。

因此,图4标题中“南岸”不算错。图3用“沿线”是针对整个治理工程而言,也不能算错。但同一位读者面对同日的《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则有些茫然了。

笔者建议,在对某项时间长、跨度大的工程以及大型系列活动进行报道时,一定要有“背景资料链接”,这资料还应包括本媒体对此项工作报道的简要回顾。

据今年6月10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报道,北岸园林景观已基本完成了沿河垂柳的栽植和护栏安装。6月下旬,笔者专程驾车赶赴现场查看,发现南岸柳树成荫、花草相拥,而北岸柳树稀疏、黄土堆积,北岸“十里柳yīn”今年八九月恐怕难以实现。

6.“8月”还是“八九月”

今年6月10日,图2肩题为“一期园林景观已进入收尾阶段,八九月份――”,而图1主题中出现“8月”。

《齐鲁晚报》文中写道:“可在八九月份初步实现‘十里柳荫’的沿河景观”,但标题为“8月”,自相矛盾。笔者以为,“十里柳荫”这种景观不是大桥合龙、高速公里通车有准确时间,采用“八九月份”表示更为客观、可信,《济南时报》制作的标题值得称道。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闻出版局)

上一篇:如何让经济报道“软着陆” 下一篇:从采访对象的心理谈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