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时间:2022-03-08 08:23:22

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摘要:服务外包的出现与发展,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能够大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尤其是在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如何让外包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Abstract: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ervice outsourcing coul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greatly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Particularly on the issue of solving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of promoting func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How to mak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absorb more outstanding college graduates is a study point which deserves research and concern.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就业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service outsourcing; talents cultivating; 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36-02

0引言

随着1999年开始至今的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毕业生人数也从2003年的212万扩大到2010年的630万,高校扩招如此迅速,大学生就业难也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2010年的首要任务是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特别就商务部《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请示作出了批复,从3月到10月,国家教育部、商务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什么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所谓服务外包,就是“外部资源利用”,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即企业将本应由自己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来执行。在人才培养上,显而易见,就是企业将自己的“岗前培训”过程交给第三方来完成,这个第三方可以是高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类服务外包企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的目的是直接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高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或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进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从事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在从事服务外包,只是这种外包没有那么明确和专业。为此,高校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加大产学研力度,从事于学校、于企业、于毕业生三盈的良好局面。

2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2.1 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培养实行外包。近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带动了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世界各国在生产、投资、金融、贸易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明鲜,整个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剧,随着这些联系的紧密,整个世界连接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只有通过服务外包与别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协调合作,互惠互利,才能获得长久竞争优势,享受全球化带来的胜利成果。因此,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服务外包程度也越高[1]。由于的经济全球化,直接促成了服务业的兴旺发达,那么人才培养作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内容,自然而然也是大势所趋,可以想象,随着资源的不断融合与重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这一新兴事物必将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2.2 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要求对人才实行外包。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的分配由国家、政府说了算,现在市场化了,学生作为人力资源全部奔向了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大,市场也不能说了算,现有市场根本消化不了成倍增长的人力资源,因此,如何理顺学生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学生在市场里的“命中率”越来越成为值得研究的话题,于是对作为中间人的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为毕业生寻找出路。因此,市场形势愈严峻,就业压力愈紧张,服务外包自然就会引起学校关注。

2.3 高校有条件、有能力实行服务外包。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流的教学场地,完全有条件进行服务外包。大学学习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这个阶段的学习自然非比其它阶段的教育。学校作为社会产品的加工厂,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适应社会与市场形势的需要。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直接瞄准市场,学生在茫茫市场竞争中能否百发百中,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有很大关系。毕业即失业的越来越多,学校再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顺应形势在人才培养上有战略调整,这种调整自然而然会找到服务外包。事实上,学校从事教育的过程,就是从事服务外包的过程。服务外包没有正式提出之前,学校也在从事校企合作、也在进行产学研研究。由于服务外包没有为全社会深知,实际从事了这些交流与合作的企业和学校白白丧失了国家诸多优惠政策。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服务打包,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就业力,“学生有出路”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2.4 毕业生本人乐意接受服务外包。学生是服务外包最直接的受益者。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有自己详尽周密的计划,引入服务外包以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加明确。做好服务外包,它的前提条件就是学校通过与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学校根据企业的文化与要求,在企业的参与下专门针对某一家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培训结束学生百分之八九十能到企业工作。这种订单式培训过程,国家对企业、学校都有相应的支持,关键是学生通过专业培养,能够较早地进入市场,较好地适应市场,大大缩短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既解决就业问题,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3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吸纳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促就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

3.1 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服务外包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紧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民主法制、信息化建设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了拥有产业均衡,门类齐全的综合型经济大国。特别近几年,政府注重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积极的帮扶和优惠。从20世纪90年代服务外包开始出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就特别关注和支持这一新兴产业,尤其2009年,国务院连续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并就商务部提出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以文件形式进行了专门复函,紧随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息、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明提出《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人社部也发出了《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3,4]有了这些政策支持,各级各地掀起了加强服务外包的热潮,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层出不穷,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3.2 2009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下文,就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政策上,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每录用1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国家给予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给予学校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5]这一政策刚出台,就极大鼓舞了企业士气,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知识密集型的高端企业,它们纷纷走出来,主动与学校对接,建立一对一的伙伴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式培养。这种外包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国家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企业培训的花销,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同时,将岗前培训在毕业前由学校来完成,既利用了学校资源,又减轻了企业培训强度,原来全程保姆式培训现在只需安排一到两名专业人员参与即可,其它大量组织与实施工作全由学校组织,这就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最大的益处在于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种订单式吸纳大学毕业生,既能提升企业文化素质,又省去了“游击式”招人之苦。

3.3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的要求,要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聚居地,凭借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这一工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最大的特点是能有效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可以大为减少。服务外包的对象主要面向高精尖科技含量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它的合作前提直接决定了外包的深层次精密水平,如学校能够主动出击,与尽可能多的企业签订打包培养的话,就可大批量解决学生就业,而且在质量上,也会有大的飞跃。过去,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的中小企业、私人企业,现在,通过打包合作,情况有了变化,人才集中在了发达城市,质量上,多以国家企业、大中型企业为主。

3.4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学生本人。服务外包的终极目标,就是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以迅速适应企业的生产,这种适应过程,解决的就是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服务外包,目标很明确,就是针对某一行业、某一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就到企业上班,这既省去了学生到处找工作的劳累奔波之苦,又能做到立马就业,而且一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这种就业,质量和水平较前有了明鲜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从另一层面讲,学生毕业前就能接触企业文化,这种经历是他们入校前想都想不到的。实践证明,企业和学校给学生的“加餐”,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前途与命运是有百益无一害的,即使没能如愿进入企业深造,单就提前进入企业这一特殊经历也能增长学生见识,求职道路上也多增了相当的砝码。另外,学生能到国有大中型企业任职,享受的是公司广阔的发展平台与空间,他们在这种大企业的氛围里,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与魅力。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对社会来说,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对企业来说,切实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学生来说,更是大大减轻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游离局面,为此,必须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服务外包企业的推动作用,积极鼓励外包企业吸纳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但是,服务外包作为一类新兴事物,其发生、发展总会有其不利面,如何加强监管,如何因势利导,确保有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全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J].产业经济,2005(6).

[2]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9)5号.

[3]人社部.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Z].人社部发(2009)123号.

[4]财政部.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Z].财企(2009)200号.

[5]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9)5号.

上一篇: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 下一篇: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群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