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时间:2022-03-08 01:48:16

浅谈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发生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要求人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渗透于课堂的全部,配合于教改教法,开动学生的脑筋、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 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活化学生思维过程,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的根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发生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传统的教学严重存在着削弱“过程”偏重“结果”的现象,把学生当作容器,直接灌输死知识,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为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否定“过程”就是切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是学生领会知识发展进程、体会数学基本方法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活化学生思维活动的需要。在数学素质教育中应提倡知识发生式教学,反对机械灌输式教学。

2 创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畏惧数学,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从“厌学”转化为“乐学”。在这里,关键是教师必须刨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范例来阐述教师的“以颖导趣,经疑导思,以练导固”的作用。

2.1 以颖导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兴趣。在授课开始时,教师要以新颖的刺澈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引起学习动机和学生关注,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确到将要做什么,然后才能主动地去学。讲授新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智力及智能,创设具有启发性新颖的导入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下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采取了现场角色故事,激趣导入。(上课前准备好16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幼儿园有八个小朋友,老师拿来16个苹果,要分给他们每人一个,拿掉了八个,还剩多少个呢?还剩8个,还可以每人再分得1个,这回呀,每个小朋友分到了几个苹果?分到2个,还有没有?没有了,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教师不偏不向每人都分到2个苹果,这就是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通过这段故事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之鸟随着教师的设计在知识海洋中翱翔。

2.2 以疑导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发展各种问题。并引导归纳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及难点,开发学生智商,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是通分和同分母加减法,教师先强化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出示例题:+,然后引导学生问+对吗?学生头脑立刻会考虑到答案不对,随之产生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呢?那么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带着疑问,自发组织讨论思考,最后得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促使学生去根据以前的相关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变成同单位后再相加,也就是通过成同分母后再相加,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的过程中,不但传授了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设疑、解疑,培养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3 以练导固。在授完知识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做练习,练是学习的实践,目标的反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及难点,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在“练中导”,学生在“练中学”,以巩固所学知识。设计练习应注意深度、广度、难度三度的把握,要以基础为重点,呈现出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练习一般分为:①基础练习(同步教材,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②变式练习(形式及思维角度稍加变动);③对比练习(新旧知识编列在一起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分辨能力);④巩固练习(把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其思维量,难度较大、提高学生的综台技能及辨析能力)

3 减轻教学负荷

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所以数学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这一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力求减轻教学负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把握适度,使合理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从而达到课堂向课外延伸.具体地说,必须注意三点:

3.1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学习,深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3.2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感,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兴犹未尽之感,使数学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3 创设教学民主氛围,即通过课堂师生共同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和评判情景。让学生从中能主动出声思考,进行口语报告,这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助于活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也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体验。

上一篇: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范读的有效性 下一篇:试论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