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外实验活动

时间:2022-03-07 09:21:32

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外实验活动

摘要: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的实验现象与教材叙述不符,其原因是:理论总结出来后,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用原始的办法,再现了理论的正确性,为任课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草木灰;紫色火焰;黄色火焰;钴玻璃片

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学校考上大学人数的多少,是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尺度。要想出好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有许多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因为对教材的理解不太深入,对现行教材颇有微词,认为有些地方差强人意。为此,根据教材内容,我们选做了一个课外实验活动。

步骤: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找草木灰0.8千克,加水搅拌,过滤,重复五次,使碳酸钾充分溶解。加水量以高出容器三厘米为宜。为节省时间,每组用二十个漏斗同时过滤,滤液呈浅红色。把滤液收集起来,用三个小锅加热蒸发,收集到浅红色粉末113克,这些粉末是碳酸钾与碳酸钠的混合物,其中碳酸钾含量较高,还含有一些有机杂质。

原理: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碳酸钾。碳酸钾极易溶解与水。滤液呈浅红色,是没有燃烧充分的微小有机物。钙、镁及其它金属离子可形成碳酸盐沉淀而被滤出。碳酸钾与碳酸钠进入滤液。

无论是碳酸钾还是碳酸钠,它们溶于水都形成无色透明均一的溶液。我们过滤的滤液是浅红色,这一现象是同学们实际操作时发现的,同学们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掌握了有关碳酸盐溶解性的知识。他们在惊讶、欢喜之余,无形中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深入了。我们长说,听到的忘得快,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积极思维,也牢固地识记了碳酸盐的许多理化性质。

又如,用铂金丝蘸取制备的粉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看不到紫色火焰。隔钴玻璃观察,钠的黄光被滤去,呈明显的紫色火焰,避免了钠离子的干扰。与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38页第19、20行的叙述完全一致。用铂金丝蘸取纯碳酸钾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粉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虽然黄色明显,但紫色火焰也能看到,不存在钠离子的干扰。与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教版)第38页第19、20行的叙述有出入。

经过这次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让许多化学教师也充分感受到了教科书内容的博大精深。对学生来说,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培养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化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有人说,“实验法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可见,实验研究对于教育科研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实验研究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实验研究是通过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或状态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研究是用来揭示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通过观察和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事物间存在着众多的联系;实验研究要求假设和验证有严格的操作规则、精确的测量手段和数据处理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在相同条件下,有可能重复同一实验。在本次实验中同样也体现出了实验法的特点,通过这次实验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也顺理成章地使我们认识到:尽管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本校的课程。学校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研究,研制开发出某些创新性成果,或者建立形成了校内外整合促进双赢或多赢的教育机制。教师应对上述某些方面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合作研究,写成调查报告、人物专访,为编写校本教材准备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下一年度的教学积攒经验。校本教材的开发正是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育人的重要标志,正是学校多元价值的一种体现。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我们从原有单一的狭隘课程概念中走出来,你就会发现,校本教材的天地原来是这么宽广,校本教材的价值原来是这么深远,校本教材与国家课程一样是必须搞好的。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的开展形式...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