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全员职业卫生培训

时间:2022-03-07 07:34:05

探索全员职业卫生培训

攀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攀钢”)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于2010年开始进行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培训。经过近3年努力,目前已经全部完成。该项目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组织实施,具有一定探索性质。

项目立项与实施方案

攀钢经过40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的产钒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公司下属攀钢钒、成钢钒、攀长特钢、矿业等14家子、分公司(单位)。攀钢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点多、面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电离辐射4大类。据2009年职业病危害申报统计,累计接触人数3万7000余人。攀钢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规范化、系统化的提升,实现全方位全员参与。

项目立项

攀钢集团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劳研所)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支撑机构,承担了全员职业卫生培训的项目策划任务。2009年底,提出了全员培训方案,经公司审定立项,并同意劳研所内设职业健康安全与公共卫生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专门负责项目计划与实施。

职业卫生培训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但无具体的时间、内容和周期等细则规定。培训中心参照国家和四川省关于安全培训管理及相关文件,在2010年初编制了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经修改后于2010年2月以攀钢公司文件下达执行。

实施方案

职业卫生培训对象分为4类。第1类,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第2类,子、分公司(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第3类,子、分公司(单位)所属厂(矿)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第4类,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

项目由公司安委会领导,安办监督、检查与考核;人力资源部与安全环保部负责总体组织与管理;各单位负责安排本单位受培训人员接受培训;培训中心承担培训教学具体事宜。各类人员培训目的、内容、方式及相应责任部门等规定见表1。

为保证人数最多的第4类人员培训稳步推进,公司规定培训时间为20学时,培训方式分两种:有害作业人数

项目实施

全员职业卫生培训项目自2010年1月开始准备,至2012年5月总结,历时2年多。培训教学从2010年4月开班,2012年4月收班。包括第2类、第3类和第4类对象,共举办428期培训班,3万8248人受训,3万7847人取得培训合格证。

项目准备

在项目准备阶段,攀钢编写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培训教程》。该教程以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危害知识与防护方法、岗位应急处置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包括正文9章,附录10个,全书约25万字,印发1万3893册。

教学大纲满足了攀钢主要职业病危害防护需求,涵盖了基础知识、粉尘、毒物、物理因素、岗位危害辨识和典型案例6个科目,并规定了各科目的具体教学内容。

此外,攀钢还组建了两支培训教师队伍,一是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另一种是实习教学教师,负责岗位危害辨识和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课堂教师在劳研所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按科目成立教学小组,每组3~5名,轮流参加教学,既保证教学需要,又不影响本职工作。实习教师由培训中心从受培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人员中选拔。

人员培训

经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并协调,培训中心委托四川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第2、3类人员培训。2010年7月和8月,在成都和攀枝花各举办了1期培训班,216人参加了培训。这两期培训班教学大纲包括:职业健康形势、任务与要求,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与管理,危害因素辨识、预防控制,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卫生档案,职业病危害事故及其救援等。培训教学由四川省安监局和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攀钢劳研所内取得国家、省安全生产培训资格的专家承担,并邀请四川大学教授等授课,时间30学时。

第4类人员培训由2010年4月13日开始,至2012年4月10日结束。共有14家子、分公司(单位)56家厂矿参加了培训,培训人数达3万8032人。

项目结束

培训教学完成后,攀钢还对实施阶段拖欠的部分教学后续工作进行查漏补缺,主要工作包括:对受培训对象个体的考试试卷、实习记录汇总、审核;对受培训单位的培训实施情况汇总、统计;填写并发放培训合格证;对所有培训记录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类、整理、造册、成卷,形成完整的材料归档。

经验与不足

攀钢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培训项目的结束,标志着承担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已履职完成了“宣贯与培训”这项“规定动作”。项目进程中,有可称道之处,也有问题与不足。

首先,攀钢用行政力强势推动,是项目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这表现在公司以行政文件明示决心,安办定期监督检查,职能部门管理与协调到位。把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对培训的要求,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方案,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攀钢设立了专门的培训业务机构,充分授权其项目职能,是实施与推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为推进全员培训,公司要求劳研所设立培训中心,全权负责项目的计划与实施,这是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之一。

培训中心在培训初期,针对点多面广,不断更换教学场所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培训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式,并在推进过程中不断修订、补充与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大规模培训管理的模式。模式要点有:制定培训方案、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组织、协调各受培训单位形成实施方案;编制课程表,配置师资、考务人员及落实教学考试场地;教学过程控制,如培训流程指导、教案审核、监考巡视、教学评估、合格证颁发管理;定期培训小结、汇报;培训费用预算、收支及台账的建立;培训档案审核、暂存,在规定时间移交档案室。

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际效果与预期尚有差别,有待改进。项目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全员培训,使受培训人员意识有较大改观,专业素质有较大提高。实际情况是,约20%用人单位效果很好或较好,约60%用人单位效果平平,约20%用人单位效果不好或很不好。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分析不充分,导致计划进度过密过快,教学后续事务被迫拖延。项目初期认为培训就是“讲讲课,”制订的培训计划班期过密,进度太快。一天一期是常态,一天两期的时候也不少。推进中发现培训还有很多教学后续事宜,如:阅卷、复核、记分,实习教学记录收集、整理汇总,个人培训成绩评定,用人单位培训情况汇总,以及填写和发放证书等。由于总体时间要求已定,为保证进度,被迫将部分教学后续事宜延后处理,使一些单位不能按时得到结果,领不了证书。

课堂教学理论性太强,现场与实例分析内容偏少。课堂教学教师由劳研所业务技术人员组成,除少数外,大多数教师对生产现场的了解与熟悉有限,教学时理论内容多,实景实例分析少,使得针对性不强,共鸣度差。

用人单位普遍存在“重生产、重安全、轻职防”的现象。为了不影响生产,又完成培训任务,安排下夜班的人员接受培训,挤占了职工休息时间,学员情绪较大,甚至对培训产生抵触心理。少数用人单位因为亏损,或者为了节约成本,严格控制培训教材订购数量。应该人手一册的培训教程,个别上千人的单位却只订购十几本教材,其培训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建议

国家安监总局应明确职业卫生培训责任(机构)定位,尽早出台培训大纲。集团公司应整合职业卫生与安全培训资源,实现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常态化。

全员培训结束后,面临着复训和新上岗人员初训(新训)事宜,在国家相关规定没有出台前,比照安全培训规定,建议对于人员初训,由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培训班,教学大纲及内容续用全员培训的规定。4年进行一次复训,培训大纲以实景实例分析为重点。

上一篇:班前危险预知与安全评估实践 下一篇:为什么要实施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