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

时间:2022-03-07 02:21:35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4-0582-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手术室作为一个专业科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还是高危区,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无时无刻不对护士产生影响,其中不乏多种职业危害,如何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妥善处理现存问题,同时予以正当防范,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的健康,值得我们探讨。

1职业危害

1.1生物感染: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多,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有调查11.7%的手术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接触,尤其我国艾滋病患者的增多,其危险性可想而知,针刺伤时,只要有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6%~30%,而感染HIV的概率为0.3%,而且病毒感染后到发生血转化有一期限,如HBV为8周,HIV为6个月,而到发病又有一定潜伏期,如HBV及HCV均为45~60天,HIV为12年。这段时间内伤者本身成为病毒携带者的危险因素之一。

1.2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戊二醛、臭氧都是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它们用于手术室消毒、标本固定、器械消毒,均为刺激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且甲醛还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戊二醛沾染量大可烧伤。安氟醚是80年代广泛用于含卤素的,所含的乙烯基是一种潜在致突、致癌物质,氧化亚氮能氧化维生素B12,使甲硫氨酸合成酶失活,从而导致DNA合成降低,并抑制骨髓造血。空气污染是微量的,但长期低剂量存在手术室,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手术室空气污染有其特殊一面,手术过程持续产生各类废气,手术时门窗紧闭,空调系统通风受限,异味无法排除,必然对健康产生危害。

1.3电离辐射:随着高科技的大量应用,手术中摄片及X线直视下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放射线较多,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4身心疲劳与心理危害: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她们长期处于工作繁重而平凡,思想高度集中,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一些危重患者,工作性质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等,同时产生不良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等。

2防护措施

2.1为避免生物感染,手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病史,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防护措施,对阳性患者应提前作好预防准备,手套如有破损或污染时及时更换,必要时可带双层手套。带面罩或护目镜,防止血液溅到头面部,皮肤如有损伤,立即挤出血液,用碘酒消毒,若血液溅入口腔、眼睛,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再用抗生素眼药水,有条件者术后注射疫苗。

2.2 加强空气流通完善排污系统并对工作人员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消毒灭菌容器尽量密闭,减少挥发,使用前冲洗干净,定期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沾染化学消毒剂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根据手术种类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护士在妊娠期也尽量减少接触机会,两台手术间间隔开窗通风10~15分钟,然后开启紫外线灯照射20~30分钟达到消毒的标准。

2.3合理安排以减少手术人员频繁接触X线的机会,妊娠期不安排参与手术,加强饮食调节,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保养。

2.4防止身体疲劳:工作人员除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情绪,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加强体育锻炼,穿平底鞋,弹力袜,操作中注意节力原则,适当增加必要的娱乐活动,及时调整身心状态,适应紧张工作。

收稿日期:2006-08-04

上一篇:1例克林霉素致大疱性表皮松懈坏死型药疹的护理 下一篇:脑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