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育中的六种总结方法

时间:2022-03-07 04:03:28

浅谈生物课堂教育中的六种总结方法

总结是课堂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可以突出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在课后复习、看书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可以把知识的个性与共性联系了起来,增加了广度,提高了难度,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有一定的帮助。笔者把生物课堂教育中的总结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小标题总结法

这种方法是指把整堂课的内容用几个简练易懂的小标题概括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的记忆和复习。如绪论部分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个特点、三个阶段、两个方向”,即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生物学今后发展的两大方向。

2 表格总结法

这种方法运用于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构或生理过程的比较。如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运输课本上主要提到两种形式,①自由扩散,②主动运输。对于这两个过程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列表来进行比较总结: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一堂课最后来完成这样一张表格,既分别总结了两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又把这两种运输方式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可以进行列表比较的内容较多,再比如学生往往很难判断某一种生物是属于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我们可以把这两类生物的特点归纳为以下表格:

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两种生物的异同点一目了然,帮助其更好的判断。

3 图形总结法

3.1 网状图总结法。它主要是指用箭头把多个个体联系起来,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使这些个体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如细胞内膜系统是比较复杂的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用一张流程图归纳起来,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就清楚而便于记忆:

3.2 坐标图法。坐标图在生物学的数据分析上是相当有用的,课本上酶的活性等都是以坐标图的形式反映出一定规律,对于其他一些有规律可循但课本上没有明确以坐标图形式出现的数据,我们就可以利用坐标加以总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把这几条曲线放在同一坐标轴中,还能反映出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分裂各时期细胞的形态。

4 公式总结法

生物中牵涉到的很多计算题往往是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分析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后,可以总结出一些公式,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对于蛋白质和多肽中肽键数的计算可总结为:在设氨基酸数为M,肽链数为N,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的情况下,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M-N,而这个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MA-18(M-N)。对于双链DNA中碱基数的计算更是可以通过已知的A=T,C=G归纳出多个计算公式。

5 练结法

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把一堂课、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概括进去加以总结也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把握重点、理解难点。

6 前后联系总结法

“温故而知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本的整体,从而为高考中解决综合题型的打下基础。如在讲完减数分裂后,应把有丝分裂一起进行比较总结,进一步突出各个分裂的特点防止混淆。在讲完呼吸作用后,应将其同光合作用联系起来,从而强调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可逆过程。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课堂总结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还可以借助板书或者各种多媒体手段,达到师生互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一个好的总结是一堂课的精华,利用好这一点,会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收稿日期:2007-10-20

上一篇:物理“病态命题”例析 下一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