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互变 摇曳生姿

时间:2022-03-07 03:46:28

【导语】欲扬先抑,即指作者写文章时想要褒扬某人或某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使两者互相背离,造成强烈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贬抑以收敛,以期发扬而抬高,正是欲扬先抑的妙处。欲扬先抑法根据使用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局部欲扬先抑,二是整体欲扬先抑。

【读·美文一】

怀想天空

文/江苏一考生

经常听人说农民工这不好,那不行,仿佛低素质成为了农民工的代名词。“三人成虎”的力量是可怕的。不知从何时起,对农民工的歧视成为了我心中的“定理”。可是,有一件事,却给这个“定理”以彻底的毁灭。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按照惯例,我们要去参加升旗“形式”。说它为“形式”,是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已经不愿在此时唱国歌,甚至不会唱了。“形式”,依然按照步骤进行着,只是今天校园外多了几声挖土机的嘈杂声罢了。不知是我们的萎靡状态“感染”了喇叭,还是挖土声过于嘈杂,反正喇叭是那么有气无力。“向右转45度。”主持人无力地吼着。队伍也如风划过沙做的塑像——一下子全散了。我们懒散地挪动了几下小碎步,队伍蛇形般扭动了起来。

“下面进行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道。喇叭一下子安静下来,可是挖土机的嘈杂声却更加大了。“该死的农民工!”我不禁抱怨起来,“难道不能让人耳根清净一点吗?连这点道德也没有,难怪受人歧视!”

“下面升国旗奏国歌。”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

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的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站在地上,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可是嘴角却带着笑容。面对这位青松般的高个子,我被震撼了。

如果说,刚才一幕只是对我的一次震撼,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则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国歌乐响起,校园内依然是一片沉寂,可校园外却响起了农民工们嘹亮的国歌声。伴随着这一声声纯洁的国歌声,我心灵的污垢在一层层褪去。我犹如清夜闻钟,又如受了当头一棒。我和同学们挺直了自己的身体,唱起了国歌……

人人头顶有一方天。农民工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歧视而丧失自己的天空。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撑起了属于他们的那片天空,明净,辽阔,深远!

【点评】

本文布局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法。作品旨在颂扬处于社会底层“辛苦”生活的农民工,却从贬抑处落笔,极尽抑扬跌宕之妙。文章开篇即“抑”,“经常听人说农民工这不好,那不行,仿佛低素质成为了农民工的代名词”;第三自然段再抑,举行升旗仪式了,农民工的“挖土机的嘈杂声却更加大了”,作者不禁骂道:“该死的农民工!”可谓贬抑得极为深重。当看到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一脚悬空”极为吃力却站得纹丝不动时,作者被“震撼了”,这是一“扬”;国歌响起,“校园外却响起了农民工们嘹亮的国歌声”,作者如受“当头一棒”,“和同学们挺直了自己的身体,唱起了国歌”,这是再“扬”。“抑”为“扬”蓄足了气势。

【读·美文二】

拐角处的眼神

文/潘心远

那臃肿的显得笨拙的身影,那习惯性皱着眉的脸,还有那双正盯着我的充满关爱的眼睛……在马路的拐角处,在与我对视的那一刹那,他立刻转过身,跨上自行车消失在人群中,再也没有回头。但我还是认出了那眼神,我再熟悉不过的眼神。顿时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流遍了全身……

几分钟前,我在篮球场上摔伤了膝盖,回家途中正好遇上下班的老爸,“带我回去吧,我实在痛得走不动了!”

老爸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的伤口,盯了几秒,皱了皱眉说:“这点小伤算什么,要打球就得付出代价,自己走回家!”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话,很自觉地往车上坐。不料老爸把我推开,自顾自地,飞快地骑走了,远远抛下一句话:“自己走回家!”

我是父母的宠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从来没有想到,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居然冷漠地抛下了我。我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自己血肉模糊的膝盖,一阵凉风吹过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

“自己走回家?”我心里又是气愤又是委屈,“虎毒还不食子呢!我……不走了。”不过一想,万一不马上清洗,伤口发炎怎么办?苦的还不是自己?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于是我憋了一肚子的气一瘸一拐往家走。

然而就在几分钟后,我便在马路的拐角处又看到了老爸的身影……

飞快骑走的老爸其实并没有骑出多远,离我不远的某个角落,他用他的眼神守护着我,就因为老爸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似乎立刻明白了先前老爸那句话中的另一层含义,明白了他那一份深藏的爱。我也想起了他曾对我说过:“人生的路很长,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牵着你走,自己学走路时难免要摔跤,但是你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有麻烦也要学着自己解决,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这时,我开始觉得伤口已不那么疼了。爸爸在看我伤口时的那种惊讶的神情和随后的那个习惯性的皱眉,都是我所熟悉的,然而他在拐角处的那个眼神我更感到熟悉。那眼神牵起了一段 往事。

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学游泳,老爸把连狗刨都没练熟的我往深水区一扔,任由我“自生自灭”。当我在水中“挣扎”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眼神,充满希望和关爱地追随着我。当他把我从水中拖出来时,他又是帮我捶背又是哄我说为我买好吃的。我当时只知道哭,然后是傻傻地笑,现在想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这样想着,一肚子的气也消了,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在路上我这负伤的人是那么抢眼,有好心人说:“小兄弟,不要紧吧?”“要不要我送你回家?”都被我用老爸的“名言”婉言谢绝了,“我能行,我能自己走回家!”

推开大门,我一眼便看见了桌上的两个棕色小瓶——一瓶是双氧水,一瓶是紫药水。书房里,只看到老爸的背影——他正在看报。他的肩膀似乎是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起来:

“自己擦药吧。”

【点评】

这是一篇颂扬父爱的记叙文佳作,写法很独特。老爸对孩子的爱并不是那种嘘寒问暖的关切,而是近乎冷酷,在儿子受伤的时候不去安慰,反而是扬长而去,让孩子自己走回家!其实,父亲是在暗处偷偷跟着孩子;等孩子回到家,明明是关切地为儿子准备好了药水,可是面对儿子时又是“冷酷”地让儿子自己擦洗伤口。欲扬先抑,使父爱显得更加厚重高大!

【技法点拨】

欲扬先抑,“扬”是目的,“抑”为手段,“抑”为“扬”服务,作用是铺垫和蓄势。在使用中应做到“四要”:

一要对比鲜明。抑、扬两面要有对照性,最好能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而不能把相近或构不成对比关系的人物或事物放在一起。《怀想天空》中,作者先极力渲染农民工如何“这不好,那不行”,骂其“该死”;而当看到他们在面对神圣、庄严的国旗时的表现时,“我”心灵的污垢在一层层褪去。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跌”得“重”,所以“抬”得“高”。

二要主次分明。对于抑扬两者,不可平均用墨。“扬”是目的,“抑”是手段,“抑”起的是衬垫作用,重点应放在“扬”上。如《拐角处的眼神》,作者用寥寥几笔贬抑父亲的冷酷,却用了大量

篇幅极力铺陈渲染父爱的深沉伟大。从行文上看,主次分明,轻重适宜,详略

得当。

三要转换有度。要掌握好“度”和转换的自然。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实或有悖于事理而影响表达效果。转换不自然,就可能虚假而让人不信服。《怀想天空》中作者借助升旗仪式时对农民工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巧妙转换,由抑到扬,转换自然,跌宕有致,合情合理。

四要对象一致。所“抑”和所“扬”对象必须是同一人物或同一事物,欲扬者必须是先抑者,先抑者也必须是欲扬者,切不可抑此扬彼。《怀想天空》“抑扬”的是农民工,《拐角处的眼神》“抑扬”的是父亲。“抑扬”的对象一致,保证了叙事和描写的突出集中。

欲扬先抑的写法,既符合事物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又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和审美的习惯。恰切使用欲扬先抑法来谋篇布局,不仅可以使叙事波澜起伏,摇曳多姿,而且可以使塑造的人物真实可信,立体丰满,值得大家在写作时细心玩味,认真借鉴。

上一篇:浅论如何建立减少金融机构人才流失的长效机制 下一篇: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