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方法探析

时间:2022-03-06 09:26:20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基本方法探析

摘要:通结合当前我国居住区园林景观发展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居住区园林景观构成要素,并就设计的基本手法以及设计内涵与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基本方法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绿化种植布局、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1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构成要素

1.1地形与地貌

地形地貌是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能给人蜿蜒曲折、连绵起伏以及高低错落的美学享受。

1.2绿化植被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基础就是植物造景,其布局和组合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性,而且植物群落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1.3道路与广场

道路和广场铺装是居住区建筑的室外延伸,它不仅要满足人流、车流、休息、娱乐和集散等功能需求,还要在景观效果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功能性全面化是其最大的特点,铺装形式多样化是提升小区景观效果的重要元素。其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在线条多样化、竖向多样化、材料多样化和图案多样化等方面。

1.4景观构筑物

景观构筑物是居住区室外园林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划分为观赏、被观赏、休息、遮阳避雨等;根据形式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亭、廊、门卫、水景、景墙等l绷。

1.5形象小品

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

1.6景观照明

现代居住区室外照明也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夜晚走在小区内,整齐排列的高杆灯、若隐若现的草坪灯、星罗棋布的地埋灯等等构成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面;而白天,根据项目景观风格,设计出的现代简洁、古典艺术的各种灯具成为小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2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园林是人们为了休憩游览的方便,用自己的思想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行为,与建筑一样园林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两者可说是同步发展且互补互映的。

2.1空间与布局设计

规划布局依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以确定的特色为构思出发点,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规划出结构清晰、空间层次明确的总体布局,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居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2.2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设计

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多种手法设计,使居住区内外环境协调,即建筑设计外延至小区内景观,小区内景观又延伸至周边的自然环境,最终达到建筑与小区环境融合,小区环境又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滨临城市河道的居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居住区,应有意识地设置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居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小区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2.3应用比例法则和韵律法则进行景观设计

居住区道路景观具有动态、静态的双重特征。步行道空间的尺度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绿化、小品来控制,以取得较强的领域感。对道路的线型设计、道路的用料,以及道路两侧建筑空间的处理,绿地、小品的布置,都要精心考虑,统筹安排。在适当的距离内,住宅布置要有变化,创造小的开放空间,使建筑形态在统一的韵律中有对比和变化。

2.4绿化种植设计手法

居住区庭院绿化的设计是实现生态住宅区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住宅生态环质量的必然条件和自然基础。广场,花园主题的合理选取与风格的适度把握,有助整个居住区环境品味的提升。庭院景观最能体现环境艺术的创造和想象,能为居民供较为宽敞的交往空间。利用土、石、水等天然材料,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综合运用,根据地域特点实现不同植被,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实现乔木、灌木植的立体化、交叉化、层次化,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2.4.1树种选择:居住区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配以经过驯化的异地植物,并且因为居住对阳光的需求,坚持建筑周边使用落叶树种,保证居民夏季遮荫和冬季采光的需求。根据植物的习性,建筑北侧需要选用耐阴的品种。同时,由于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特性,在选择树种是需要考虑到避免使用有毒、有刺及有异味的品种。

2.4.2种植形式选择:采用自然式种植原则,尽量创造出与原生态景观颇为相似的种植形式,在主干道两侧通常列植行道树,中心景观区和对景景点通常采用孤植大树的手法。为满足居民的采光需要,乔木距离窗户及阳台保持的5-7米的距离。

2.4.3种植密度选择:充分利用植物的竖向屏障的特性,在居住区的通常种植高密度的树林以阻挡市政车辆对小区的灰尘影响和噪音影响,同时在居住区内也可采用高密度和低密度相结合的原则划分出小区的人流空间和视线走廊。

2.4.4种植层次选择:增加植物的层次感设计,以阻断行人视线,有规律的引导行人的视线走向,同时为丰富居住区空间感,通常在主入口或中心景观区种植高大的乔木,以达到成为整个居住区的重心的效果。

3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更好地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注重生态性原则,遵循艺术创作规律,追求建筑、植物、小品和设施等的和谐一致,注重可识别性;以人为本,使其成为自然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居住区,并尽快融入城市化进程中。

上一篇: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分析 下一篇:屋面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