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路面旧路加铺技术

时间:2022-03-06 08:36:46

浅谈城市路面旧路加铺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布龙路的各项工程实例,对旧路病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做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面基层;布龙路;旧路病害;处理方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的交通流量也越来越大,要求道路的使用寿命更应长久,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等有效技术在路面基层的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将一些技术运用到布龙路的修建上,利于布龙路的施工质量的提升。

1.布龙路概况

布龙路是分布在省道S360段,东起于布吉而且与布心路接驳,西到龙华村附近并与龙观西路交接。布龙路的全长约17公里,连接着各个交通枢纽,布龙路十分重要。布吉到龙华还有一条不仅几乎和布龙平行而且起点和终点还差不多的吉华路,但它们存在着一点区别,那就是吉华路经过坂田街,然而布龙路不经过。对布龙路的改造工程一直没有停歇,因为旧路的各种病害对社会的日常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旧路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和一些已经显示出的各类病害。

2.路基基底无软弱土层处理

2.1旧路破除重建路面区域的路基

由于地铁施工影响,布龙路主线有大范围的路面需破除重建,破除旧路时,路槽表层土将出现松散。布龙路与地铁5号线共线段路面板绝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在新建路面前,需对路床底面下80cm路基进行翻压。路床不同深度的压实度见本说明。加宽行车道、集散车道范围加宽行车道、集散车道范围路基下无软弱土层区域,挖方路段翻压路床底面以下0.8m范围;填方路段翻压地面线以下0.8m范围。挖方路段翻压路床底面以下0.3m范围;填方路段翻压地面线以下0.3m范围。

2.2道路路面设计

地铁建设方在地铁施工完成后,对由于施工破坏布龙路主线进行恢复。根据轨道方设计图纸,杨美交叉路口、坂雪岗交叉路口以及五和站台三个站台的施工完成后恢复的路面结构为:6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砼(AC―20C)+8cm厚粗粒式沥青砼(AC-25C)+0.6cm稀浆封层+25cm厚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总厚度59.6cm。其恢复的路面为临时路面结构,不能达到布龙路的建设要求;并且三个站台的施工范围邻近的交通疏解区域,如前所述,现状路面破损较为严重,故环城东路(杨美)交叉路口、坂雪岗交叉路口的施工范围纳入破除重建范围。

2.3路面的病害现象

由于本项目主线新建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即柔性路面。利用主线现状水泥板块罩面属刚性路面,如果某种路面结构长度较短,作业面较小,施工较为不便。而且路面结构的频繁变换,不同路面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极易致使新建沥青路面出现开裂、水损害等早期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服役水平。为避免路面结构的频繁变换,便于控制施工质量,本设计对能够利用的现状路面长度小于40m的水泥板块一并破除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按此原则调整,利用现状水泥板块的桩号、长度如下,总计0.82km:主线上表桩号之外的范围,破除现状水泥板块,连同主线拓宽区域,一并新建沥青路面。此外,五和大道由于地铁五和站台的开挖及交通疏解影响,路面板块的普遍出现破碎、沉陷等病害。五和大道设计范围的路面亦需重建。本项目新建路面范围还包括五和立交跨线桥引道、五和立交匝道、集散车道等。考虑到布龙路在改造完成一段时间内仍将承担较大比例的货运交通,结合深圳市规划局关于布龙路改造工程的批复意见[深规市政道路第(01-2007-0033)号],为增强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参照广东省地方标准《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DB44/T 624-2009,在沥青混凝土的中面层(AC-20C)中添加沥青混合料重量0.4%的抗车辙剂,动稳定度不小于5000次/mm。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中采用酸性石料,需在沥青拌和时添加沥青重量0.3%的抗剥落剂,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结合性能,粘附性应达到规范要求。

3.路面裂缝的处理

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应清除旧混凝土面层表面的松散碎屑、油迹以及车辆轮胎擦痕,剔除板块接缝中失效的填缝料和杂物,并重新封缝。

3.1新旧路面衔接处应设置拉杆与水泥砼垫块

施工时先在现状混凝土面板外侧每隔60cm,在1/2板厚处打一深30cm,直径18mm的水平孔,清除孔内混凝土碎屑后,向孔内压入环氧砂浆,再插入φ14mm,长60cm的拉杆;然后清除已松散的基层或底基层,并根据现场情况浇注C30水泥砼垫块(内掺10%的铝酸钙膨胀剂),膨胀剂的指标如下:水中14d的限制膨胀率≥2.5×10-4,空气中28d限制干缩率≤3.0×10-4。

3.2接缝处理

横向接缝采用平接缝,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办理,沥青混合料摊铺中的接缝都应保持在最小数量,纵接缝采用直缝平接法,上下层的纵接缝应错位 30cm 以上。

4.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过程

4.1初压: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按初压

4.2复压:采用 12t 以上的振动压路机,或静力三轮压路机,紧随初压后进行,碾压温度不应低于 120,碾压速度控制在 2.574km/h 之间,碾压遍数为 273 遍,或由现场试验确定。

4.3终压:采用 10712t 的静力钢轮压路机碾压,碾压温度控制在 105;以上,碾压遍数为 172 遍,直至消除复压时留下的轮迹为止。

4.4碾压过程中可向碾压轮喷洒防粘剂,防止沥青混合料粘附碾轮,压路机起步时力求平稳,碾压速度均衡一致。碾压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向

5.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技术

在板块维修后加铺沥青面层,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反射裂缝。为延缓和减少反射裂缝,需先对水泥混凝土板块进行修复,同时为了增强防止反射裂缝的能力和防止路面水通过板缝渗入路基,可在沥青加铺层底部沿旧混凝土板缝处两侧一定范围内喷涂路桥专用防水涂膜,并在其上摊铺玻璃纤维隔栅,在下面层顶面相应横缝位置也铺设同规格的玻璃纤维隔栅,以提高沥青混凝土抗弯拉的能力,最后再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这样做之后就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减少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恼人的反射裂缝的概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道路延缓反射裂缝的能力,还可在沥青面层下增设间断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或开级配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来吸收反射裂缝处的集中应力,来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

6.结语

旧路病害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失。例如布龙路就需要进行严格的修补以及改建,在其改建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多个方面的施工因素,要想确保施工质量,一定要全面掌握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操作要点,而且还要总结经验,以取得理想的施工成果。质量合格工程对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获得成功,道路重新铺设完毕,开通使用至今工程质量保持良好。同时,也为同类型城市道路的加铺技术改造,提供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黄煜镔,吕伟民.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措施浅析,建筑技术开发,2010,16(6):801-809.

[2] 陈申,毛延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分析,建筑技术开发,2009,28(8):18-20.

上一篇:关于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思考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通堵塞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