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创设情境策略

时间:2022-03-06 04:11:18

谈数学课创设情境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疑问开始的。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的跑过来,狐狸狡猾的问:“小白兔”,用我手里的雪糕跟你换,怎么样?教师问“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怎样?”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小白兔吃亏。(动手演示)这时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的雪糕,这时老师再问:狐狸和小白兔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有一部分学生支持,一部分学生不支持:学生发生了争执,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学生也活跃起来了。老师又问,你觉得狐狸拿几个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白兔换,小白兔才不会吃亏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实验,得出“圆锥的体积”这样的设疑情境,学生精神愉悦,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二、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重要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探究数学、思考数学,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如我在教《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家用纸做一个半径5厘米,高20厘米并量一量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是学生体会到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上提出问题: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2、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3、圆柱的表面积与圆柱有什么关系?4、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什么形状?面积怎样计算?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感受表面积,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上下面是两个圆学生容易理解,而圆柱侧面剪切后是什么形状?大部分同学难理解。通过演示,学生甲说是长方形,学生乙说是正方形,而同学丙说是平行四边形,有部分同学有疑惑,该同学说如果不沿着圆柱的高剪开,斜着剪开,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学生乙说: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就是正方形。学生总结:圆柱的侧面积=长×宽=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圆的面积,通过合作,探究,把曲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平面圆形。通过猜想,验证,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创设模拟情景

模拟情景就是模拟生活中的事例,使生活走进课堂,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我将讲台作为汽车,找八名同学当乘客,第一站上来了3名乘客,又下去2名,第二站又上来2名,下去1名乘客。提问:你能根据刚才的情景列一个算式吗?学生对于这种经常发生在身边的事物很熟悉,兴趣很浓,同学们都能参与其中,课堂气氛立时活跃起来,学生们很快列出了算式,理解了运算的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利用生活实践创设情景

创设情景教学,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是我们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我让学生在教室内和身边找,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学生发现教室内窗帘的拉动是平移,而墙上的石英钟,时、分、秒针的转动就是旋转。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就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平时要养成深入生活,观摩周围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利用搜集到的材料,数据,加以解决,学得就有趣,掌握的知识也就牢固了。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富于情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求知识,提高教学素养。同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使其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 下一篇:浅析新课标下中学数学复习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