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时间:2022-03-06 02:40:16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可见,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如《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的,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时,就会感觉清晰,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阅读教学,学生热情高,主动性强。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1.阅读环境的创设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来阅读的激情。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我们班教室的一角,有一个充满童趣的读书园地“书海拾贝”。那里摆着几百册学生爱读的课外书籍,有《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皮皮鲁系列丛书》《小故事大道理》等。课余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在教室两侧墙壁有专为阅读开辟的栏目,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乐园。可见,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能使学生的阅读由被动走向主动。

2.阅读心情的营造

阅读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逼迫,一种痛苦。“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催化剂。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和被认可的需要,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并通过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和宽容的微笑去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上的重要一分子。平时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体会到参与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

二、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过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1.问题式导入

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我常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质疑,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如,教学《石头书》这一课时,抓住问题:“石头怎么能做书呢?书上有什么内容?读懂它有什么用呢?”学生会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学生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

2.故事式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学生的。学生爱听故事,各种和课文有关的故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讲述鸟儿的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3.诗词式导入

中国传统的诗词讲究意境,运用与课文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一种优美的情境,最快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燕子》这一课中,优美的文章需要学生的感情去体验。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春天的诗。上课时我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优美的诗句,美丽的春景仿佛一幅幅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自然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

4.生活式导入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都喜欢读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入课文,能够使学生带着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教学《小露珠》这课时,学生对生活中的小露珠有一定的认识,我提问:“你见过的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说出小露珠的外形特点。有了生活经验,学生更想了解文章是怎么描写小露珠的,阅读兴趣浓厚,教学过程流畅而有效。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分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分组,然后给各组一个任务或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讨论。教学《东方之珠》第2~5自然段时,我就让学生借助图片、课前搜集的资料围绕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再全班交流,品味课文意境。这种活动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有利于拓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上到一些对话或有多个人物的文章时,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小稻秧脱险记》一文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拟人化的描写更使得“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教学时,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对“激烈的争吵”“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有了充分的理解,也对小稻秧及杂草、喷雾器大夫的个性特点有了深刻的了解。这样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运用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寓教于乐,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生动

活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义庄小学)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