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时间:2022-03-06 01:56:31

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的理念和行为也应当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在信息环境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开展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审计机构的重视。

一、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们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与应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二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

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和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先看会计信息化环境:财政部1994年5月4日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其中关于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基本会计核算业务实现电算化;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根据这个目标,目前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具备了能够满足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化程度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审计对象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制约了我国审计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但内部审计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内部审计针对的是某一个企业或者集团,范围比较小,它的会计信息化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建立,这就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制造了有利条件。

再看审计软件的发展:我国审计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高级的几个阶段,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化审计软件有易通、审易、中软AO和AE、通审、审计之星、中普、金剑、审计直通快车等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些审计软件在功能和实用性上都相对趋于成熟。因此,审计软件的选择面较广,比性能、比服务、比价格,总有一款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审计,顾名思义,除了需要运用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以外,还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功能来达到审计目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并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然而现状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计算机学习与培训,少数有计算机基础的又对审计软件缺少了解,因此,要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前期准备阶段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对策

取数方面的问题与对策。进一步标准和规范所使用会计软件的数据接口。当前,在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因为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其自身的数据接口不一致,而造成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审计作业时经常性的发生错误,并从客观上强化了其审计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它妨碍了整个计算审计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凡是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有若干子公司,有的还有分公司、控股公司,还有的三者兼而有之,这就可能出现内部各单位所用的财务软件不统一的情况。本单位就是如此,下属几十家企业所用的财务软件和版本有几种,在计算机审计的第一步―取数问题上,常常会碰到审计软件不能自动完成取数任务的问题,需要人工寻找数据库路径。这个问题不解决,计算机辅助审计就无法开展,但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又相对比较简单,每一种会计软件都有自己特有的路径,关键是找到其中的规律,找到规律了,取数也就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转数方面的问题与对策。衡量数据的成功转换有两个标准,一是转数模版是否已将取来的数据库成功用换成审计软件能够识别的数据,二是转换后的数据是否正确可靠。由于大型企业集团子公司多,财务软件不尽一致,在实际应用中就可能会碰到这两个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审计软件自带的转数模板不能完全适应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解决问题的对策:请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地重新编译几个转数模版,转数问题迎刃而解。

定义报表方面的问题和对策。审计软件对各类财务软件兼容,因此,在定义报表方面它提供的是一种开放式架构,具体应用时需要审计人员对每个被审计单位分别自行义,十分繁琐,也十分浪费时间。解决问题的对策:自行定义一个通用的报表模版,使之到哪个单位都能适用。使报表模板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这样会大大缩短了现场耗费的时间,方便审计人员的使用。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实务中发挥的几个作用

审前预警作用。审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预警检查工具,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已获得的电子凭证的完整性,科目设置的规范,报表的平衡性及其结构的合理性,账簿余额的一致性以及大金额款项的合规性进行检查,多角度、全方位地提供有助确定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等方面的信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开始就有一个全面了解,为审计过程中风险的防范起到了预警作用。

辅助分析作用。审计软件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析功能,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好分析对象的时间段,点击查询,计算机就会自动生成“上图下表”,上面的走势图直观地反映某科目某时段的变动情况,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下面的EXCEL表格直接借贷方金额的变动情况,包括增减幅度、增减比重,便于迅速确定审计重点。这个优势是传统审计无法比拟的。

审计追踪作用。审计重点和疑点确定后,只要双击EXCEL表格中这些疑点所在的月份,就可以看到该月的明细账,进一步双击重点关注的金额,就可以看到记账凭证及相关摘要信息,从而实现了从疑点到证据的追踪作业,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查账效率。

规范审计工作,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审计软件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审计作业流程,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中的新手很快进入角色,防范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它同样可以帮助具备一定审计经验的老同志克服单凭经验查账的习惯,避免了由于未保持必须的职业谨慎导致的审计风险,也使我们的审计工作更加规范。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效果评价

我们感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方便了审计查账,扩大了核查范围,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审计风险。由于电子数据涵盖了全部财务信息,大大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使审核查的面进一步扩大;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既快速又准确,审计过程中财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可以由计算机去完成,大大节约了手工复核的时间,也有助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由于审计软件可以进行科学抽样,使得所抽取的样本更可信更具有代表性,辅之审计软件中异常醒目的调查测试,审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已经进入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内部审计的时代,计算机辅助审计仅仅是第一步,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含义远比这个广。目前会计信息的网络化还没有普及,内部审计只能是部分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但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是一个方向,为了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当前我们首先要把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做好。相信通过广大内部审计人员的不断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个信息技术手段一定会在内部审计领域展现它更大的价值,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 哈尔滨铁路局审计处)

上一篇: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制度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