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语言的语义和语境分析研究

时间:2022-03-06 01:01:39

概述语言的语义和语境分析研究

摘要:语言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表达工具,它来自丰富的联想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语言的形成离不开语义中词汇意义和语境中情景意蕴的相互作用,语义和语境相互构建,并且语义对语境是有着制约关系的。笔者主要从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两个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分析,并揭示语义与语境构成的实质。

关键词:语言 语义 语境 制约 构建

引言

在语言学中语义和语境总是成对出现,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语义是由语境所决定的,离开语境谈语义没有任何意义”。 语言要使用才具有实际意义,离开语言实际应用的语境而空谈语义就脱离了语言存在的本质。正如语言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言“不要问意义,要问使用”。因此,我们在此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意义就体现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语言的深层内涵是由表达时所使用的语境所决定的。

任何成对出现的事物都是相互作用的,语义和语境这两者的关系亦如此,在语言表达中,语义对语境是否有反作用,从语言学基础理论上来说,语义和语境相互构建,并且语义对语境是有着制约关系的。语义和语境犹如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语境制约着语义的具体实现,同时语义也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不断动态生成着的。语言表达的语境是动态生成的,伴随着由语义在语言使用中转化。正如脱离语境空谈语义是难以自圆其说的,离开语义谈语境也是不可取。本文拟在分析语义和语境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语言表达中语义建构语境的作用。

一、语境和语义的关系

根据语言学家何兆熊的观点,对语言表达中“语境”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社会文化语境,主要是指言语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情景语境,是指话语所发生的场景;三是语言语境,主要是指语言所在的上下文和语言所用到的知识。前两者是社会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为语言外语境,后者语言语境可以归结为语言内语境。语言表达过程中的语境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点:(1) 言语发生的社会背景,即言语发生时的社会文化存在,语义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实现都离不开人脑对语言、社会、文化和物理世界的把握及认知;(2) 言语参与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影响下的语境; (3)言语参与者对对话或上下文的理解;(4)言语参与者的心理建构影响下的语境;(5)言语发生的物理世界,即言语所发生的时空以及相关的物质世界;(6) 由说话人和听话人,作者和读者等组成的言语参与者共同构成的语境。以上这6个主要因素对语言的理解、交际的有效进行、语义的具体生成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人们每一次新的认知都是建立在以往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人脑每产生一次新的理解,都要调动以往大脑中已经存储的知识。每一次调动都是一次对知识的重新组合,每一次重新组合又都会有新的知识产生,所产生的新的知识又储存在大脑的某一个角落里,对下一次理解又构成新的制约。大脑每次调动出来的,对理解产生影响的那一部分知识构成就是语义赖以实现的语境。语境随着理解对象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理解发生场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改变。

二、语境是语义的基础

语境是表达和理解语义的基础,语义是表达和理解语境的目的。在语言表达中,语境是语义的基础,受话者角度而言,恰当的语义又往往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和补充有关的语境;从发话者角度来看,合适的语义可以准确表达并且进一步完善表达的语境。例如:作家曹雪芹在撰写《红楼梦》中,在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写道“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这一方面表现了自尊心极强的主人公林黛玉行事拘谨的性格,同时也可看出贾府森严、冷漠、人言可畏的大背景。所以,恰当的语义能让受话者准确理解语境,并进一步完善语境。

在语义与语境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已经明确语言中的语境可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两种,也就是指运用语言的环境。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交际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如交际时的时代背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交际者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及心境等等;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例如:读《一剪梅》,让我们进一步领悟李清照早年生活的一些情况:如生活幸福、不愁衣食、生活美满、情真意切等等,而这一切无不与《一剪梅》恰当的语义表达有关。在李清照的诗词《一剪梅》中表现了一个依依惜别丈夫后的女子,独自在家乡时对丈夫挥之不去的思念之情和无奈之感。诗词中的主题与李清照当时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李清照儿时受过良好的文学教育,并在十八岁时,嫁给了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婚后二人感情极好,虽然诗中云:“清照适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岌远游事。”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夫妇二人虽无远游,但小别应该还是有的。并且在此时的李清照在生活上锦衣玉食,社会地位极高,还未体尝过生活的艰辛。因此在选择词语上较为华丽,诸如“红藕”“玉覃”“罗裳”“兰州”“锦书”等,风格也细腻、哀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作者生活经历的影响。所以此词中的语境就是李清照当时所处外部语境的真实写照。这与李清照晚期的词作所表现的孤寂、无奈与少许的哀怨,与其后期词作中的凄苦、孤独与国破家亡之痛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诸如“红藕”“玉覃”“罗裳”等单个的词素、词语、词组、句子和语篇在没有明确说明语境的条件下是表达一定深层内涵的,此时的内涵是带有隐性的,需要读者细细品读思考得出,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语义才能确定下来,所以语内意义可以独立于语境而存在。综上所述,当发话人表达某种语义时,与语境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

同样,我们换个角度从对话人的角度看,联系实际的语境又是理解语义的基础。语义也是隐性的、潜在的,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动的,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语义才能确定下来,所以语内意义可以独立于语境而存在。例如在理解《一剪梅》的一些诗句时,我们必须要根据李清照当时的生活经历和上下文等语境来理解语义。例如:(1)雁字回时,月满西楼。(2)此情无计可消除。

以上两个例句如果不联系上下文,我们对例(1)仅能理解为“大雁排成人字飞回的时候,月色撒满了西楼”,表面看来似乎都是写场景的句子。但如果联系上下文,李清照夫妇的真挚爱情“鸿雁传书”的古代传说故事以及男女之间离别相思之常情,就会发现这两句表面写大雁回飞、月撒西楼,实际是情景交融,写李清照带着无边的希望等待丈夫归来。在例句(2)中,“此情无计可消除”如独看此句,读者会生疑,“此情”之“情”究为何情?联系前文,才发现“此情”主要为相思之情、离愁别情。可见离开语境,是不可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和感情的。语言外意义和话语参与者、发生的情景以及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所以,语言表达的语境作为补充信息的载体,它提供了确切理解语言的基础。这就是说脱离具体的语境,有些修辞现象就无法理解。如果脱离语境,而断章取义,有的理解甚至和作者要传递的信息截然相反。可见,语境为受话人补充了言外的信息,它是受话人正确理解语义的基础。

三、语义在语境构建中的作用

基于以上我们对语境和语义构成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语义和语境相互构建,并且语义对语境是有制约关系的,任何一个层面上的语境都离不开语义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语义是构成情境语境或者物理语境的基本单位,语义实现所依赖的物理语境,实际上是人脑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这些认识是由无数个语义单位综合生成的;二是语义是构成语内语境的基础,语内语境实际上是大脑中被激活的上下文语义潜能的整合;三是语义还是构成社会文化语境的基础,社会文化语境是人脑中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的整合,影响着语言单位语义的具体生成,同时也是由其他语义单位整合而成的。

总之语境具有动态制约性质,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制约着其他的因素。如果我们把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理解看成是语义潜势的实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意思”或者“意义”,那么制约着理解的因素就是语境。语境是在以前无数次的理解中形成的各种意义的整合,每一次新的理解都是对语境的一次重新构建。因此语义和语境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语义在实现过程中不断地在人脑中建构语境,而语境又反过来制约或者说决定新语义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中的语义主要从语言内和语言外两个层面上来分析,语内意义和语内语境,还是语外意义和语外语境都是相互构建的。因为单个的词素、词语、词组、句子和语篇在没有语境的条件下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只是说此时的意义是隐性的、潜在的、不确定的,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语义才能确定下来,所以语内意义可以独立于语境而存在。语言内意义主要是指不受语境约束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不确定的以及游离的,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固定下来;语言外意义和话语参与者、发生的情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同一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境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语义与语境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参考文献

[1]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0.

[2]胡敏.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4(31).

[3]刘建国.探析《诗经・女曰鸡鸣》的文化语境[J].语文建设,2014(35).

[4]李军华.幽默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1.

[5]蔡义江.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赏析 [J].语文建设,2011(12).

[6]朱红.汉语语言幽默的语义要素解析[J].语言应用研究,2008(12).

[7]薛蓓.语言学习中连词“而”语义功能略说[J].语文建设,2013(35).

[8]任鹰.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J].中国语文,2007(05).

[9]翁向华.符号学视阙下的语言模糊性探源[J].语文建设,2014(05).

上一篇: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正迁移功能探微 下一篇:创伤理论视角下《手》与《杀死一只反舌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