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2-03-06 07:50:27

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学的探讨

摘要 中国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其中语文便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语文在各学科中自始至终占据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素质教育应先从语文着手。初中生是青少年,处于儿童和成人的交界,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这个阶段的儿童影响重大。文章重点探讨了各种全面推进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了主体性、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的责任,更是学校和整个社会的责任。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更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几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如下:

一、运用备课和认真设计的教案,预热课堂

课堂教学要做到全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好备课,认真设计好教案,因材施教。没有一缸水就难以倒给学生一杯水。作为教师,每节课之前都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为每个教学班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不是同在一个水平面上,甚至有的班级好差悬殊很大,并且每个班好、中、差的学生都有。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因素,对好的学生好的班级,斟酌增加教学难度,考虑如何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差的学生又该如何激励;对中等的学生又该如何点拨,这些都必须仔细斟酌,作好教案设计安排。否则,课堂教学只能是一部分学生的课堂。

二、运用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并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篇课文,刚一开始,学生如果对它感兴趣,那么,后面的学习自然是充满乐趣相当顺利的。反之则不然。所以,在每进行新课教学之前,应该认真斟酌:如何设计导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选择一段精美、有趣的导语会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会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引题通常可用提问法、讨论法、讲故事、猜谜语等。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实施目标教学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完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也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的状态。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该学什么,怎么样学,使学生明白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只有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中才能与教师达到互动交流学习。教师在课堂中的启发引导才能促进的自主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获得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是任何快乐无法代替的。很自然伴随着成就感的喜悦情绪,一种无形的求知欲便会生成,这将使学生对语文兴趣大大地增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关键。课堂教学如果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是成功的教学。

三、运用课文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

教书育人是为人师者的基本道德准则,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教导性。要教好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必须立足于本学科的实际特点,把教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应该是干巴巴的空洞说教灌输,而应该一种是建立在文章情感和教师自身语言形象基础上的情感渗透。只有学生被浓厚的情感所感染,产生强烈的情绪共鸣时,才能被情感所折服所教育。只有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信仰力量,才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令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生效,也就真正的做到了“育人”。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通过启发性提问,让学生了解大碑座四周的浮雕和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的意义。在阅读中让学生自我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情感,从我达到品德教育的效果。

四、运用活动,锻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丰富多样的语文知识是学生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引进更为丰富的知识库,才能诱发激励学生的独特的见解,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师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复合型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老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获得信息的渠道,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让学生在自己的创新思维中学有所得,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和表现权,例如语文课中可以举行辩论,刺激学生的话语表现。辩论的结果不重要,单就辩论的过程而言,学生群情激奋,忙着找依据,抢先说道理,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整个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的过程,学生既体验到了发现的喜悦,又获得了理解的成果,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运用鼓励表扬,抚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水平直接影响整体素质教育水平。行之有效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对于整个素质教育必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都必须立足于学科实际特点,实施有效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以学为主,课堂回答问题免不了会出纰漏,作业免不了也会出差错,考试也难免出状况。为师者,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应该批评指责,应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保持出生的太阳的朝气,让学生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来迎接人生中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作为教师不应该一味指责。正确的答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兴趣也很重要。否则,伤人的言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学习的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在当前新课改大力实施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更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教案预热课堂,并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要运用课文情感,升华学生的思想品德;运用活动,锻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运用鼓励表扬,抚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成为祖国新一代合格的全面发展、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浅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下一篇:浅谈修改作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