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学会思考等

时间:2022-03-06 07:04:07

教学生学会思考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有疑问的同学越来越少,几近于无。学生没了疑问,难道是他们真的弄明白了吗?问一下,你就会知道,其实是很多问题他们还没有懂。为什么学生有疑问却提不出疑问呢?

原因之一学生对老师讲的课不感兴趣,记得有一次一位学生这样问我,老师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呢?我就是不想学数学,要么你今天给我讲学数学如何有趣?打动了我的心,我就给你学,否则不干,这说明什么道理呢?想想每节课,我们常常讲得很多,对每个知识点也讲得很透,有时我们甚至还把要出现的问题――予以强调。但学生还是几次三番地出错。老师们疑惑了:学生这是怎么了?想一想,“学而不思则罔”,他们是在学,但他们在死学,在死记硬背。如果没有亲自想一想知识的来龙去脉,那么对知识的掌握永远是模糊的。难怪学生们总是糊涂!

原因之二还得在老师身上找原因,学生不会学习,不会思考,我们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课堂上,我们老师讲得太多了,因此也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学生还有多少时间思考呢?另外,有的学生对老师讲的知识吃不消,根本就无暇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惰性,不会思考了。不会思考,自然没有了疑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老师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一些老师习惯性地认为,让学生思考很浪费时间,会耽误教学进度,因此索性把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过来,把学生该思考的东西全都包揽到自己头上。在他们那里,“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过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罢了。而此种做法无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学会学习,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孩子学走路,总是要经过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的过程。如果做家长的总是放心不下,总是守在身边,总是告诉他哪里是荆棘坎坷,哪里要小心谨慎,那么孩子自然会因为有了依靠而多了一份安全感,但他也失去了独自去尝试、去闯荡、去创造的能力,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快乐了。所以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要舍得“浪费时间”,必须让孩子们经历一个像蝉一样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否则,学生永远是不会学习,永远是亦步亦趋,走不出属于自己的路。当然,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绝不能急于求成。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如果只拿成绩来作为唯一的杠杆,那么在实践中我们难免又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追求学生的分数了。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将变成一句空话。

其次,要适时地指点迷津。老师的作用不仅是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在学生最想知道的时候,在学生情绪最高昂的时候启发他们。说句实在话,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全讲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你讲的未必是学生最想听的,你每天只是一厢情愿地去讲每一堂课。学生没有兴趣,所以他们就学得很被动,因此他们也就不会思考、不会学习。

“好学不如乐学”,老师们要做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思考的兴趣。

课堂上,我们老师应该力求讲少、讲精,而不是要讲多、讲透。一篇文章讲完了,一节课结束了,如果学生们的思考没有结束,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学生们有越来越多的疑问,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学生的进步。

作者单位:山西神池贺职中学

阿明变了

陈洪英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眉清目秀,衣衫单薄,穿着一套已经显短的旧校服,脚上套一双破布鞋。

这位来自农村的学生叫阿明,学习成绩不错,除了英语稍微差一点,其他科都能达到优秀。

不久,我发现这个孩子上课喜欢说闲话,喜欢炫耀自己,成绩不断退步。

我去家访,他的舅舅详细地介绍了阿明的情况:母亲智障早逝,父亲年过半百,在乡下放羊。阿明自小懂事;六七岁就上山放羊,下田插秧,学习用功。上中学后,在城里打工的舅舅把他接来读书,希望他能受到好一点的教育。但最近这孩子变了,学习不再刻苦,还开着别人的摩托车到处疯玩。

我与阿明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说:“读小学的时候,生活虽然艰难,但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感觉很自信,很快乐。上中学后,我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我感到孤独、自卑,有钱的同学很多,他们有名贵的球鞋,有大把的零花钱买吃的,买玩的,而我的家庭一无所有,有时学费也交不起,我羡慕他们,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贫穷。”

我指着路旁盛开的小花,说:“即使是一朵普通的小花,开放后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我们不必在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找到自己的尊严和自信。”

临走的时候,我问他:“爸爸供你上学,容易吗?”他摇摇头说:“爸爸老了,赚的钱不多,我和妹妹的学费够他头疼的了。”

我把口袋里不多的钱给了他,并留下电话号码,告诉他有困难可以找我。

不久,我接到一个电话,阿明问我考大学要多少分,我详细地告诉了他。这个来自山村的孩子坚定地说:“老师,我一定要争气,考上大学。”

农村孩子站在都市的十字路口彷徨,心灵被孤独、贫穷、不公折磨着,要完成自己的学业,除了有超人的勇气和毅力,还需要老师的关爱和指点,需要老师带他们走出迷茫,重拾生活的信心。

上一篇:新课程下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下一篇:变出数学教学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