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参与”的机会

时间:2022-03-06 03:42:23

司空见惯的事实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北京市通州区的某社区内,居民自发地举办了几次儿童“跳蚤市场”,让孩子们把自己不用的东西(玩具、文具、衣物等)拿出来交换或出售。在交换或出售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参与,由孩子们自己制定价格以及讨价还价。这本来是件培养孩子成长的非常好的事情,但遗憾的是,“跳蚤市场”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和结束时的整理收尾工作,全部都是家长代劳。家长在做这些工作时,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

还有报道说,在我国,两岁以下的孩子能够自己吃饭的只占20%左右,其余的都是靠家长喂;3岁以下的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服的也只占很少,基本上都是家长给穿衣服。社会的快节奏以及对孩子的疼爱,使得家长容不得孩子花时间去学习料理自己的事情。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大都是在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下,不用思考、不用参与,只要按照家长安排好的一切去做就完事大吉。

家长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长中的孩子,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他们有一种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想探索,但很多家长往往因为“好心”而向孩子泼了冷水。例如,当孩子主动提出要做家务事时,家长却怕孩子做不好而大包大揽,使得孩子成了没有任何生活能力的“温室花朵”。有数字统计表明,中国的孩子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是0.2小时左右,而美国孩子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是1.2小时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孩子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是多么少。家长的“包办”,使得孩子本应在3岁就完成的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初步转变,却到了成人期都完不成。他们虽然生理成人,但思维、心理、行为和能力等都没有成人,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啃老族”就是典型的代表。

另外,在很多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大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孩子在一旁发表自己的观点,大人们则往往训斥道:“小孩子家,懂什么,一边玩去!”或者家长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孩子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很多家长会说:“你懂什么,没有你说话的份儿,必须听家长的。”

孩子如果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就不能形成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怎么可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专家建议

在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这个问题上,希望家长们注意的是:

第一,给孩子“参与”的机会有两方面。一是要给孩子发表自己独立思想见解的机会,二是要给孩子生活实践方面的参与机会,这种参与机会在婴儿期(0~3岁)尤为重要。如果不给孩子参与的机会,孩子就不可能很好地适应将来要面对的世界。尽管不少家长都明白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他们往往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无视,这一点在孩子处于婴儿期时体现得非常突出。尽管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但等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他们又开始要求孩子什么都要会做,这让孩子们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可以培养孩子成人后的责任感。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无论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家长代劳,其结果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意识:父母为我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从小就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家长的辛苦,还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家庭做贡献。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培养了责任感。

第三,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可以培养孩子成人后的主动性。在实践中有这样的对比事例:有一个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长就锻炼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动手能力,哪怕刚开始他做不好,家长也尽量让他自己做。结果这个孩子长大一些后,自立能力和主动性都很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另一个孩子则是家长喂饭喂到3岁,衣服、鞋子都是家长替他穿,更不用说其他的事情了。结果孩子长大一些离开家长后,毫无生活自理能力,从来不主动做事,净等着别人为他服务,为此,大家都不愿与他相处。可见,从小就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是何其重要。

第四,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可以使孩子成人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孩子从小参与做事越多,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感觉就越多。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上就容易面对困难。

第五,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能够使孩子学会更好地与人合作相处。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是被“宠着”或者是“听大人话”长大的,往往会自私、孤僻、不善于与他人相处。而不会与人合作、相处,孩子将来的生活和事业都有可能是一团糟。所以,为了孩子,家长们还是多给他们一些参与的机会吧!

上一篇:洋爸爸的“生存教育”,让腼腆男孩化身阳光大使 下一篇:专业球迷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