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

时间:2022-03-05 10:27:15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训练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它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即听读时能迅速地感受、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二是能熟练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在说写时能用精当的语言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揭示了语感的性质,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语感的本质特征,可以有效地实施语感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的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加强朗读多感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良好的语感的形成最直接地来源于朗读训练。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声传情,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就能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使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读者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在体会作者感情时则可把重音移到六个“真”字上,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具体描写的是“真景”,心中要表达的是“真情”,即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生愈读愈能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而语感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我们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文章,灵活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善读,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教学《中国石》一文“我们俩又挑选了一些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一句时,我采用替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分别用“紧贴”、“倚靠”代替原文中的“依偎”一词,让学生诵读比较句义的变化,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比诵读,学生体会到:“依偎”是“亲热地靠着、紧挨着”的意思,充分体现出了“台湾”、“海南”与“祖国”间的“母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希望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三、创设情境触语感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初步感知课文意境,心通其情,意会其理,便能触发语感。并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油然而生,有关的心理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庐山,对那里的云雾更是陌生。上课伊始,我便用大屏幕展示庐山云遮雾罩时的美丽风光,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看完视频,我问学生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太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多端,我真想去看看!”孩子的情绪是最易感染的,一股高兴劲儿凝聚在课堂上空,感情酝酿的时机到了,我紧接着问:“这么美的云雾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学生个个争先恐后地朗读,完全沉浸在庐山迷人的景色中,教室里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充盈着高昂的情趣。由此可见,通过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语感,将课文的情感渗透于学生心灵。

四、联系生活体验

言语感受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就会同现实刺激物失去联系,难以获得具体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切。一些年代久远或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颐和园》等,教学中可联系电影、电视的有关镜头,或利用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其次,也可以引导学生拿生活中见到的同类事物,同课文描写的未曾见到过的事物作比照。如《麻雀》一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时,“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战斗”的情景,可启发学生拿生活中常见到的猫或狗要扑向小鸡时,母鸡保护小鸡的情景来作比照,使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形象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

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朱作仁先生指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必将对学生从更高层次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起到促进作用。

上一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大学英语语法课的教学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