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议结合 以理服人

时间:2022-03-05 09:45:14

[文题和要求]

在已经历的十五六个春秋中,我们可能因虚荣而骄傲,因怯懦而放弃,因冲动而轻率 ;也可能因不善交流而孤独,因相貌不美而自卑,因屡遭失败而沮丧……经历愈丰富,我们的人生也就愈丰富。我们在战胜挫折中成长,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中成熟。

请以“我不____”为题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升格前作文]

我不苟同

常常听到有人感叹 :“伯乐太少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即使我有才华,不被人看中又有什么用呢?”这话未免太怨天尤人了吧?爱迪生这匹“千里马”在青少年时期又被哪位“伯乐”相中过呢,那些培养人才的教师都认定他是低能儿。在没有“伯乐”的情况下,爱迪生默默奋斗,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所以我认为韩愈这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不太全面,我们不应该被他的思想所束缚。更何况如今时代变了,我国基本上建立了人尽其才的用人体制,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可喜局面,再做如此感叹,实在有些片面。成才的机遇要靠自己去争取,把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吧,不依赖“伯乐”,我们也能成为“千里马”。

人们惯以成败论英雄,马谡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他死守教条,刚愎自用,但他也有许多优点。他对形势洞若观火,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尤其可贵的是,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壮烈啊!战斗中虽然由于他死守教条以至陷入绝境,可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是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返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不提将功赎罪的请求,更没有利用与孔明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的壮烈啊!所以我认为马谡虽有死守教条、刚愎自用的一面,但也不失为一个忠君报国、敢做敢当的男子汉。

哥白尼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开创了科学的新时代;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了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了科学的进化论;而舍勒,这位伟大的化学家,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的发现失之交臂。

亚里士多德说得好:“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升格指导]

根据文题可以看出,此题不论在横线上填什么词,必须要写出自己的鲜明态度,表现积极向上、令人奋进的主题。如要避免雷同,则一定要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切身体会或有一定独到想法的方面为题。写作时,可以补全的题目为论点,做深入浅出的分析论述,写成规范的议论文;可通过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题目的内涵,写成记叙文;可以题目为抒情对象,抒发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写成抒情散文,等等。

作者以“我不苟同”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立意独特,立场鲜明。论据既有中外名人事例,又有古今名人名言,语言简洁,颇具文采。但不足之处有三:一是作为议论文,文中没有明确提出论点,只是堆砌了大量的论据,缺乏论证过程;二是文章各部分之间缺乏联系,缺少呼应,导致文章内容散乱,中心不够突出;三是分析事例时,语言有夸大其辞之处,影响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要使文章升格,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议论与分析

增加对材料的客观分析,强调自己的观点,删掉不严谨的语言。

二、调整文章结构

统一段落格式,添加过渡段,加强文章的前后呼应。

具体到每一段的安排,应该这样升格这篇作文:

开头增加一个简短的中心句,以此点明主旨,引出下文。

将升格前作文的第一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一句话引出下文并回扣主题,这句话要精炼出他人的观点和“我”的态度。第二部分围绕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删去其中夸大、

唆的语句,优化语言,并总结出自己看法。

第二段升格方法基本如上,并要注意精简例子,删去关于马谡的例子中不能充分说明中心论点的语句。

第三段基本沿用原文,于段末增加议论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

增加一段,总结前文观点,再次强调中心,深化立意。

文末沿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

[升格后作文]

对于他人的说法,我向来不苟同。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太少了,即使我有才华,没人赏识又有什么用呢?”对于这种说法,我不苟同。

爱迪生在青少年时期被教师认定为低能儿,试问这匹“千里马”又被哪位“伯乐”相中了?在没有“伯乐”的情况下,爱迪生默默奋斗,终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发明家。由此可见,没有“伯乐”,我们也能成为“千里马”。要有所作为,就不能以他人的说法作为自己逃避的借口,不能苟同他人的思想。

有人说“马谡就是个‘好大喜功,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家伙。”对于这种看法,我不苟同。

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马谡不装聋作哑,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国难,足见其爱国。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或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回蜀国,足见其顽强。回到蜀国后,他既没有为自己辩护,也不请求将功赎罪,更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说情,而是自缚于孔明帐前赴死,足见其敢做敢当的男儿气魄。马谡虽有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一面,但也不愧为一个忠君报国、敢做敢当的铮铮男子汉。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面,不苟同他人的想法,一分为二地看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哥白尼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开创了科学的新时代;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打破人们迷信了几千年的神创论,提出科学的进化论;而舍勒却无法摆脱前人“燃素说”的影响,与氧的发现失之交臂。由此可见,科学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但我们更不能迷信前人。

不以前人的说法做自己的借口,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不拘泥于前人的观点,也就拥有了独立思考的权力,也就牢牢把握住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我们应在思考问题时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努力开拓一个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世纪。

亚里士多德说得好:“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专项练习]

1.下面是一位考生写的一篇议论文 《习惯》 的开头。

什么是习惯呢?习惯就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行为上的特征倾向。习惯因人而异,有人勤快有人懒惰,有人嗜洁成癖,有人肮脏龌龊,有人慷慨大方,有人小气抠门,有人喜欢早起,有人喜欢睡懒觉……

这个开头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修改,请你写出自己的看法。

2.老师要求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作文。一名学生把文章中心放在赞扬“忧天下”者那种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精神上,因此举例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人民鞠躬尽瘁……这篇文章的文字、结构均属中上水平,但最后成绩并不理想。你认为是什么问题导致的。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阅读此材料后作文,一考生写道:

古时有一个富人,有一天下大雨,将他家的墙淋坏了,于是,他儿子和邻居都告诉他如果不将墙修好,则一定会有人来偷东西。到了晚上,果真有人来他家偷了许多东西。富人凭感情认为:“儿子是自己的,一定不会偷自己家的东西,儿子之所以知道会失窃,是因为儿子十分聪明。而邻居就不同了,他是外人,他一定是自己想偷才说一定会被偷的,因此那小偷一定是邻居。”结果当案子破了后才知道小偷不是别人,正是他那欠了一屁股债的“聪明”儿子。

此段有何不妥之处,应如何改进。

[提示]

1. 参考答案:这个开头只是罗列了一些很常见的生活习惯,至于文章到底要讲什么道理、阐发什么观点,读者难以一目了然。 《习惯》 一文的开头依据立意可有多种写法,如:

① 习惯是人之根本,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常常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② “一个人真正的精神价值,是看他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会做些什么。”一个名人曾这样说过。习惯,会让我们在无人注意时依旧保持一种品性,一种态度。

2. 参考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其中“忧天下”固属不易,“天下未忧我先忧”才更为难能可贵!恰恰后者才是这个题目的中心所在,这样写不仅立意新颖,而且避免了材料选择上的重复,可以选择马寅初关于中国潜在人口危机的忠告、魏征犯颜直谏等事例来说明观点,文章就能提升一个档次。

3. 参考答案:此段对题干中提供的原材料引述过于具体、详尽,缺乏自己的分析评论,且存在主观臆断成分。可改为:

宋人家失窃后,根本不进行调查,便以感情为判断依据,疑“邻人之父”所为。这一看法无疑是错误的,但在生活当中,仅靠感情下判断的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

上一篇:小巷听雨真有趣 下一篇:湖南省益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