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3-05 07:11:40

提升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是以文化为载体、指向人的精神的养成教育。人格的熏陶、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它主要从精神角度去审视高等教育,以文化渠道实现这一目标,和现在流行的创新教育、主体性教育等各种名目繁多的教育种类有着本质的不同。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素质; 途径与方法

文化素质的外延比较宽泛,它是知识与能力的总汇,是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以及个体的实践,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在教学中切实地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但要真正地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就应该有一定的途径与方法。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

一、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环境的熏陶,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教师起着决定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对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既要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又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更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此外还要有优雅的气质和风度,等等。只有老师的文化品味提升了,学生才可以受到良好的文化素质的熏陶,才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中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场所,它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有一种示范、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塑造自我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其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发挥着特有的魅力和教育功能。

三、构建文化素质的管理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土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己经得到了整个教育界的共识,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就要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文化素质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向和调控功能,努力开创教育的新局面。

为此,学校应做到:第一,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 促进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第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性。量化管理指标,强化目标意识,建立适应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估监控体系。第三,改革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 强化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保障。通过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导向,加强队伍建设和投入,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发挥文化素质教育管理队伍的骨干和主导作用。

四、制定文化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

为了确保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推行,还应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的制定,不仅利于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更便于将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及时反馈给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工作者。评估体系的制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第二,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三,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情况。良好的评估体系可以保障和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文化素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文化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积极认真地去探索提升中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实现成才与成人双赢的局面,使文化素质教育更好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成. 《关键要在内涵上下功夫——关于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若干思考》. 漂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马金虎. 《简论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中国成人教育。

上一篇:浅谈平面几何起始课教学 下一篇:联系生活,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