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时间:2022-03-05 05:55:03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摘要: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产业集群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介绍了产业集群的优势以及融资模式,提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策略和建议,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融资 模式 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少。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创办过程中,创办人投入经营的自有资金、留存收益以及向企业内部员工的集资等。目前,这种融资渠道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外部融资是指企业从其他经济体获得资金并将其转化为投资的过程。根据融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等筹集资金, 直接从资本市场融入资金的过程,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极低。

2、银行贷款难。同样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他的借贷成本要高很多。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借贷的特点是每笔贷款金额小、期限短,时效性、随意性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从建立信贷关系、调查、审查、发放、贷后检查和贷后管理,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据测算:中小企业贷款成本大约为大型企业的5倍。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极高的成本使其望而却步,银行贷款手续繁琐及审批时间过长,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这个现实。

3、担保难。在我国,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提供抵押、质押等担保,信用贷款只在极少的场合对极少的企业适用。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资产少、信用低等弱点,导致在寻求担保中遇到一系列不易解决的问题。一是很难找到符合担保条件的担保人。二是办理抵押等担保,环节多、手续多、成本高,导致企业望而却步。

由于以上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劣势显得非常突出。而产业集群的融资方式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劣势,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产业集群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单个中小企业不可比拟的融资优势。

二、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

产业集群是一些互相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区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中小企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集群整体规模很大,市场势力强,专业化、特色化程度高;其次,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因为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因而有很强的根植性;再次,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易获性和共享性,有利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竞争中不断革新并保持产业的创新度;最后,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协作发展,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分享性。

1、降低了抵押担保的难度。

首先,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获得集群内其它企业信用担保、抵押担保等担保支持成为可能,因为很多地方的中小企业集群是在同姓、同乡、同宗、同行以及同样基础上形成的互帮互助的分工网络。集群内中小企业业主彼此了解,相互熟悉,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业主之间几乎是同质的,所以中小企业集群构成了一个“互识社会”,为中小企业实现信用互助提供了社会土壤,从而为企业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创造了优越的地理和信任条件。其次,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扩大银行接受抵押物或质押物的范围。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围绕一个主导产业甚至是同一产品进行生产链或是供应链上游或下游的协作或是系列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抵押物或是质押物的一级市场,有效地弥补了我国资产市场不完善的缺陷。这样集群中的企业在申请抵押贷款时,银行可以根据对集群内相关企业进行评估,获得比较专业而真实的抵押价值,减少银行的评估成本也降低企业的申请费用。

2、克服了银企信息不对称

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区位上保持高度集中,这种地缘的接近性使得信息在网络内部的流动很快。公开透明的产业或行业环境也使得企业间又更好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中小企业愿意提供自身的真实信息资料以获得集群的支持,这在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的同时,也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度。从银行的角度,它们可以通过集群获得很多中小企业的资料,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改善逆向选择问题。中小企业集群可以有效地帮助银行优化贷款结构,控制贷款风险。由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信息对称度的提高,银行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在放款时,可以在同类企业中比较后做出最优的选择,从中小企业贷款金额、期限以及可接受利率上进行挑选,不断优化银行资产业务的结构水平、期限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并提高银行的盈利性。因此,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信用贷款。

3、降低了银行信贷成本和信贷风险

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信贷的交易成本,增加银行的信贷收益,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中小企业获得抵押担保贷款的可能,由此加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倾向。信贷的交易成本是银行与中小企业从事信贷交易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它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由于受政府产业管制、规划和产业区大环境的影响,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目标清晰,地区“根植性”强,转产换业的可能性很低,从而使金融机构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从而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降低了金融机构放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往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易成本过高。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后就可有效降低该成本。

其次,信贷风险过高是交易成本过高之外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的另一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而且大都“默默无闻”,经营变数大,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对其经营水平、财务状况、尤其是信誉的调查相当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和还款诚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负责人,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使得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着巨大的信贷风险。产业集群使银行信贷风险降低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1)产业集群可以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2)大数定律分散了银行的金融风险。(3)产业集群内的信贷风险更体现在产业风险上,而产业风险比个别企业风险的变异系数要小,并且产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因此可以降低信贷风险。

三、产业集群融资的模式

通过搜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集群融资模式:

1、大企业担保模式

大企业担保融资模式是指在集群中实力相对一般中小企业较强的大企业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作信誉担保的一种集群融资模式安排。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紧密的业务联系,在长期频繁的往来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了可靠的信任关系,大企业对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中小企业都比较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大企业愿意对其进行信誉担保,通过担保还能稳定这种业务往来,加深彼此的信任,吸引客户。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活跃的浙江省最近已经出现了这种实例。

2、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模式

将集群内中小企业联合一个整体,彼此间相互监督,将大大提高信用度,提高资信评级,减少信用风险,这为集合债券的发行提供了可能。将集群内一批联系较为紧密的中小企业捆绑起来,发行企业债券,这就是中小企业集群集合债券模式。

3、园区融资模式

园区融资模式即产业园区作为一个整体向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模式,由于产业园区的成立和规划从一开始就有政府的参与,因此,这种融资模式有一个特点就是有政府的支持,可以从支持园区发展的角度获得较优惠的利率。从这种融资模式本身来说,第一,它只适于在政府产业政策规划下的园区企业;第二,从我国产业园发展来看,其内部产业链条并不明显,产业关联也不显著,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很多园区就是一些不同企业的集合,相互间不存在联系,更不用说分工与合作,因此,这样的园区环境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因此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势也不能体现出来。与其说这是一种集群融资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政策性信贷支持。

4、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

主办银行制度是指在特定的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下形成的银企间、金融管理当局与银行间的特殊关系的总称。银企双方在一定机制的作用下建立起比较固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起银企之间稳定的包括提供信贷、信托担保、有关投资银行业务、债券发行、咨询业务、提供管理技术、派遣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对企业的监管和治理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关系,银行和企业可以相互持有对方的股份,从而以资本为纽带将银行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互助担保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是指集群中小企业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获得银行融资的一种融资模式。我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互助担保公司形式。由地方政府牵头并部分出资,吸收中小企业投资入股,组建担保有限公司,只对股东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一种是互助担保协会形式。地方政府、协作银行和成员企业共同出资,为成员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在一定条件下相关企业有权自愿进入或退出担保协会;还有一种与前两类不同的是担保对象,既包括股东企业,又包括非股东企业。

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目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策略。

1、多层次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有效满足产业集群的资金需求。一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要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辅导培育,建立拟上市企业资源库,对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培育一批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到境外证券市场和深圳证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对特色产业群内的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争取上市,加强资本运作,促使企业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二是加快培育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业务。要发挥典当行小额融资的快捷优势,为中小企业开展融资服务。三是鼓励培育和发展创业投资。鼓励投资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各类投资者创立创业投资企业,向新兴特色产业提供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服务。设立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健全风险投资相关法律规定。为企业吸引风险资本创造环境。同时激活民间资本,建立以创业板市场和风险资本为主渠道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真正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2、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加强信贷服务

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建立权威的、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使企业、银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等各参与实体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健全信用监督体系。政策扶持、各方注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同时建立健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以及银行风险联动机制,实现担保机构、贷款银行风险共担,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进一步分散风险。

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创新信贷品种。一是推动货币信贷政策传导创新。鼓励特色产业集群内以产业链为载体或购销关联度高的优质中小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结算;积极运用短期融资券等金融市场创新产品;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能力。二是不断研发信贷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推广驰名商标质押、仓储保全业务、应收账款质押或收购业务、保理业务等信贷新业务品种,并根据特色产业的特点,简化审批程序。建议商业银行在产业集群区域设立票据专营窗口,提高企业票据融资效率。

3、注意产业信用互动,提升产业绩效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整合度不够,产品结构单一,产业关联度不高,企业间难以形成依托自己核心能力的优势环节相衔接起来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很难在产业合作中实现较高的价值增值。因此,中小企业在形成产业集群时要选择关联度高的企业为生产合作伙伴,注重供给链的衔接,完成价值链的增值,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产业内的企业效率,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为银行贷款融资创造健康的产业环境。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应根据集群的优势,进行产业信用互助,努力发展产业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产业标准及行为规则,对产业集群内部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企业内部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企业信誉。时下我国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一部分中小企业还存在着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如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真实性差,企业的产权不明晰,创新意识不强,信用观念不够等。面对这些问题,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更应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不断学习产业内优质企业的现今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层和企业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创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稳定经营业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向银行进行贷款融资做好自身的准备。

4、健全担保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推动担保机构发展壮大。积极推动发展以企业出资为主,主要为产业集群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政府投资引导设立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推动有条件的设区市探索建立由政府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二是要积极推动担保机构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以特色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业务;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担保(再担保)业务等。

参考文献:

[1]赵祥: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基于广东产业集群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黎文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问题研究,《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3期

[3]张秋:中小企业集群正式融资创新探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

[4]伍中信 曾繁英:集群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需求分析来源:《商业研究》2009年第1

(作者单位:福建社科院)

上一篇:关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几点设想 下一篇:政府扶持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