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时间:2022-03-05 11:59:31

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01-01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

1.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对话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如我除了单纯的上好一堂课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贴心与亲近,愿意和老师接近,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来上课。其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对未来有了希望,这时,老师即使提更高的要求,他都会乐于接受,并且愿意努力。然后利用激励性语言对其进行鼓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式的和谐美――合作共享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比如在讲《买小狗的小孩》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之后同学们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小孩的哪句话有感触?简单的说理由;第四步进行排演课本剧的试验阶段。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3.教学过程的和谐美――流畅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距离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须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在处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题目时,应精心编排不懂的题目的顺序,并在不懂的题目的过渡上花心思。如:在教学《我的信念》,时学生提出: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而著名,但文中为何一笔带过?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力?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情况?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寂寞地过着修业的岁月,为何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快乐?作者为何用"唾面自干"归纳综合居里夫人对于痛失丈夫的感受?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题目混乱,跳跃比较大。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必定会孕育发生块状的感觉,教学过程的流利性就大打折。我们在处理这些不懂的题目时,是这样编排顺序的: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寂寞地过着修业的岁月,为何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快乐?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情况?作者为何用"唾面自干"归纳综合居里夫人对于痛失丈夫的感受?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力?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而著名,但文中为何一笔带过?这样的编排,就把居里夫人的工作、生活态度、工作风纪、科学精力紧紧接洽起来,不懂的题目显得有接洽,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前1个不懂的题目的处理完成,为后1个不懂的题目作铺垫,最后迎刃而解,整条线索很是清楚。

4.学习内容的和谐美――丰富有效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在讲《火烧赤壁》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在预习时找一找有关三国的小资料以便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讲时同学们提了与课文有关的问题,也提了好多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提的问题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他问:"如果曹操不骄傲,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他还会败吗?"同学们都觉着这个问题太幼稚了,纷纷劝他坐下别耽误大家的时间。他脸涨的红红的,坚持让同学们回答他的问题,同学们不耐烦的对他说:"肯定曹操赢。看不出来呀?"提问的孩子沉静下来,拿出《三国演义》,用极短的时间读了一段曹操的大谋士的话,证明出他失败的原因,还有遇见性没有诸葛亮强。同学们都觉的他知识面挺宽的,我也及时对他给予了表扬。

语文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长学生的知识,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语文课堂教学和谐美的主旋律。如果我们能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学理念,并且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就一定能把课堂教学做得更好。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