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探析

时间:2022-09-30 10:57:07

初中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非常重视,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的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机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建构的特征建立一个有效阅读教学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6-01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的一门学科,工具性是指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词汇、文言文翻译等知识,还包括阅读理解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能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是基于知识能力基础之上,又超越其之上的特性。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包括两个方面,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能力,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通过主体感知总结的答案,不追求阅读答案的统一,并且,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逐步开发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

1.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是能够体现个性化特征的一种形式,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的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应该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有不少的教师的语文教学依然存在教学质量差、教学时间少、教学进度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证明,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老路上,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教师的教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教学思路,注重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教师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被动式的阅读、机械式的阅读模式而言的,是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逐步建构起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基础的有效阅读模式。在自主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不同的学习需要,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自我需求转化为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潜藏的阅读兴趣。学生的自主阅读还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自己喜欢换的阅读方式,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和理解,学生将自己的经验与阅读文本体现出的经验相结合,最终在形成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更加深入的阅读体验。

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在这种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将大多数的时间留给学生,就相当于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索的权利。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同时,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提高,以及学生解决阅读问题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教师阅读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让自己的思路服从学生的思路,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后,就能够对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有所了解,学生将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困惑向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就会有大致的了解。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开展规划中,能够为阅读教学活动提供可靠的教学保障。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沟通和了解,都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就要恰当地运用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反面入手,来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积极性价值。

2.1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形成的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打破依赖教师、依赖他人、依赖答案的阅读心理。从这种教学观念出发,教师要在新课文的讲解教学中,先不对文本进行介绍,而是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阅读文本,让他们运用自己的阅读体验去感受文本、解读文本。在学生的阅读中,那些受到学生喜爱的文本往往是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的自身体验,产生共鸣的文章。学生通过自我感知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讲解对文本的思路、思想内涵,作者的情感进行细致深入的理解,获得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2.2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僵化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中不要对同一问题的固定答案式教学,只要学生的理解是围绕那个主题、并且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产生的,就是值得肯定的答案。比如说,对《项链》中的故事所启发的道理的解读,有的同学读出遗憾,有的同学读出真情,这是因为不同学生的个人经历的不同,他们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也不同,所得到的答案也就有差距。

2.3 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多次阅读,逐渐由粗读转变为细读,从而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学生对文本的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增强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情感感受能力。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还能够充分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适应了当前英语阅读的发展要求,同时,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训练中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进而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长久下来,这种教学方法也能让学生在阅读的熏陶下,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

上一篇:论初中语文强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