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及缓解对策

时间:2022-03-04 10:37:22

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及缓解对策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行业特色大学具有自己特殊的地位。随着行业特色大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相关改革的深入,行业特色大学中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面临着一些特定的职业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与行业特色大学特殊的工作环境以及学校对人文社科类教师采取的政策相关。对于行业特色大学而言,应该立足于学校自身的行业特色,了解和分析人文社科类教师的职业压力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或消除其职业压力,使之更好地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同时,对人文社科类教师自身而言,寻找适当的职业压力自我疏解通道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5009104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多元化与差异化的趋势日趋明显,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构成部分,行业特色大学具有自己特殊的地位,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行业特色大学总体上还是以理工高校为主,随着这类高校学科数量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人文社科类教师在行业特色大学师资中所占比例呈一个逐渐上升的态势。同时随着行业特色大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相关改革的深入,行业特色大学中的人文社科类教师面临着一些特定的职业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与行业特色大学特殊的工作环境以及学校对人文社科类教师采取的政策相关。对于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而言,适度的压力可以增加工作的欲望与动力,但若压力过大或者产生的压力不恰当,将会对这类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进而会影响到学校的健康发展。如何立足于学校自身的行业特色,了解和分析人文社科类教师的职业压力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行业特色大学以及人文社科类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与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学科的定位

行业特色大学通常指的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行业背景显著、主要为特定的行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行业特色大学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大学模式参照苏联进行了院系重组,突出了专业性和行业性,在农业、林业、地质、矿业、石油、电力等行业新组建了一批行业特色大学,相当长的时期内,其隶属关系在各个部委。1998年开始,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取消行业办学,这些行业特色大学中的一部分划归教育部管理,另外一部分实行地方政府与教育部双重管理。行业特色大学专业特色鲜明,其学科体系主要围绕相关行业设置,学科相对集中,行业影响力较大。[1]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0月第32卷第5期李治国: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及缓解对策随着行业特色大学学科数量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以理工科为主的行业特色大学大多也开办了相当数量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扩大了学科覆盖范围。在学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稀缺的背景下,一所高校想在所有的学科领域都处于一流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行业特色大学而言更是如此,它们只能在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的若干个学科建立自己的优势学术地位,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带动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学校的整体学科地位获得认可。从这个角度来讲,行业特色大学的特色与其优势学科是相对应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科总体上是依附于学校的主干学科,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发展也相对不平衡,劣势比较明显。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增强。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发展。[2]这种背景下,行业特色大学中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总体上来说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其发展依附于学校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发展的空间相对狭窄。

二、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

一般而言,职业压力指的是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正是由于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存在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人文社科类教师除了一般高校教师所共有的职业压力外,其压力还体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主要表现在:

1.工作地位相对尴尬,教学任务普遍比理工类教师繁重。行业特色大学的主干学科一般是理工类学科,其学科体系主要围绕相关行业设置,学科相对集中,行业影响力较大。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石油化学工程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师资队伍,整体发展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推动,行业特色大学的品牌和特色才逐步形成。基于这样的背景,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得到的重视程度则普遍不够,在行业特色大学中常常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很多学校的管理者甚至认为人文社科类学科是可有可无的。同样的道理,行业特色大学的特色专业发展历史较长,师资积累较为雄厚,而人文社科类专业普遍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教师普遍比较年轻。从师生比例来看,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师生比明显不如理工类专业合理。在行业特色大学中,理工科教师的教学量安排较为恰当,教师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而人文社科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较满甚至超负荷,这就使得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

2.竞争压力相对更大。在行业特色大学中,由于历史以及学科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科研整体实力是要弱于理工科的。对于某些高校来讲,这种差距甚至是巨大的。但是在职称评定、专业进修、成果考核等方面,行业特色大学则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对于人文社科类教师和理工科教师同等对待。虽然说目前在行业特色大学中,人文社科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其学缘背景和学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但这种行业性与学科差异性的长期存在,使得人文社科类教师要在科研方面取得和理工科教师一样的成果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学科的差异使得人文社科类教师在岗位聘任、业绩评定甚至相关福利的发放等方面都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进而导致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较大。[3]

3.职业发展目标不清晰。行业特色大学近年来开始逐步重视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发展,人文社科类专业与人文社科类师资总体上是呈增加的态势。但由于所在专业发展时间短,底子薄,相当数量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不够清晰的。由于没有之前的相关经验可以借鉴,人文社科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于如何选择适当的研究领域,如何在教学与科研中寻找平衡,如何加入相关的教学科研团队等,还缺乏较为客观与清晰的认识。当行业特色大学的发展目标或者发展方向与自己的教学科研方向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人文社科类教师往往会感觉到茫然,从而产生压力。

三、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

对于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教师而言,其特殊的职业压力是与行业特色大学的各种特殊因素相关联的。

1.人文社科类学科建立时间短,基础薄弱。长期以来,行业特色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学校的定位慢慢形成了自己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总体上强调以理工学科发展为主。相比较而言,相当数量的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学科是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这些学校的人文社科类学科普遍存在发展时间短且在发展中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强调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齐全,但支持力度不够。有的行业特色大学的本科专业已经涵盖了人文社科类大多数学科,但缺乏硕士点和博士点的进一步支撑,教学和科研能力总体偏弱。相当数量的行业特色大学在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中严格来讲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4]这使得行业特色大学中的人文社科类教师由于学科支撑较弱,相对于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教师而言压力较大。

2.学校对人文社科类学科重视程度相对不够。长期以来,大多数行业特色大学形成了重点发展特色学科的办学理念,这就使得人文社科类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比如在人员编制上,这类学校明显地向理工学科倾斜,造社科类学科教师编制相对紧张。相应地,在完成学校同等的教学工作量时,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教师人均工作量就会成倍增加,从而压力也就会增加。再比如在经费投入方面,人文社科类学科明显少于理工学科,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问题。诸如此类问题不再一一列举。

3.学校在科研评价方面没有考虑人文社科类教师的特殊性。目前高校正在积极推行教学科研工作量综合评价制度,这种教学科研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职称、岗位评聘相挂钩。有的行业特色大学规定,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师,要进行职称申报,必须有部级课题,必须发表国际著名数据库检索的文章。但大家知道,国际著名数据库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科领域的数据库不但较少,而且受文化、意识形态等影响较大,因此,中国的人文社科类教师想在国际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种未进行学科区分的科研评价体系也是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产生职业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4.行业特色大学办学定位的提升对人文社科类教师要求的提高。相当数量的行业特色大学是211高校,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这些大学近些年大多提出了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这些大学在保持原有特色学科优势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社科类教师之间的学历竞争、业绩竞争不断加剧。同时知识资源更新的趋势在不断加强,这也使得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压力与不安在逐步增强。如现在许多行业特色大学要求教师博士化,但对于许多人文社科类学科如艺术类的教师来讲,在中国现有的学历学位体系下,获得博士学位是非常困难的,这样其压力也就会逐步增加。

四、行业特色大学缓解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的途径

1.适当调整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针对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教师的特点,学校可以考虑从教学与科研两个维度改革相关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从教学方面来看,应提高教学工作在人文社科类教师评价体系中的地位,这点主要是针对目前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教学任务负荷过重带来的压力增大而设计的。根据人文社科类学科各个二级学科的不同性质,调整相应教学工作的权重。同时为了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对教学评估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评估体系中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

从科研方面来看,对于人文社科领域而言,若想取得较高的科研成果,必须要有深厚的功底和长年的积累。尤其对于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类科教师而言,本身学科在学校内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此,行业特色大学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科科研的考评可以考虑实行周期考评,如进行3年或者5年的一次考评。这样的话,可以大大降低教师的压力,有利于产出有分量的成果。

同时在考评的时候,行业特色大学要积极探索教学与科研相互替代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得人文社科类教师集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其相对劣势带来的压力。

2.引导人文社科类教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行业特色大学应该高度关注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压力问题,对相关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当建立专门的教师帮助机构,通过该机构与青年教师共同规划其职业生涯。在对人文社科类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对其教学、科研定位要与学校发展、学院发展相结合,尽量避免走弯路。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要针对人文社科类教师不占优势这一类问题提早进行心理介入,进行目标管理,设定正确的目标和路径。

同时可以考虑介入必要的职业压力管理。目前职业压力管理还没有纳入到中国高校的组织管理体系中,但在西方的高校中职业压力管理得到了普遍重视。从行业特色大学成本支出的角度来看,压力管理会增加一部分显性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却可以大大降低由于人文社科类教师压力增大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机会成本。从压力管理的角度看,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校人力资源部门充实相关的专业人员,如增加心理辅导咨询师,为包括人文社科类教师在内的广大行业特色大学的教工提供减轻压力的帮助,这个效果应当是显著的。[5]

3.构建支持型的人文社科类院系组织文化。作为行业特色大学中的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兴趣爱好、自身的精力投入等这些内在因素。但宽松的组织氛围、良好的办公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教师而言,这些可能更为重要。对于他们而言,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显性的条件固然重要,但自主的学术环境、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可的学术科研空间可能更重要。所以,对于行业特色大学中的人文社科类院系,建立支持性的组织文化,为人文社科类教师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组织环境,形成具有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奉献和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4.鼓励人文社科类教师通过自我完善来缓解压力。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以及相关的外部干预在缓解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职业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他们自身来说,提升其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是必要的。对此,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职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设计,比如可强化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借助优势学科来发展自己,进而防止由于目标设计不合理而带来挫折感和压力。[6]二是要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作为行业特色大学中相对弱势学科的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学科的弱势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要培养自己理性平和、自信自尊的心态,扛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三是要多参与社会活动,积极与同事、学生进行交流,主动接受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必要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科类教师的职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孙涛,张永宁.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文社科发展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9):3538.

[2] 张守涛,贾冰.行业特色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探析[J].阅江学刊,2015(5):9498.

[3] 曾晓娟,齐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其管理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8):7277.

[4] 赵莎莎.理工为主综合大学人文社科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技术创新与管理,2015(4):398402.

[5] 姜捷.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及其缓解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23130.

[6] 赵兰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与调适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7273.

上一篇: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应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下一篇:小说《祝福》中的反讽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