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空间 转观念 促发展

时间:2022-03-04 09:24:26

拓空间 转观念 促发展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我以“学校、家庭、社区德育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为课题,在学校开创一定的空间,请家长走进学校,参加学校活动,听取教师课堂教学,为学校教育管理出谋划策,以期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为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开创;学校空间;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促进;教育接轨

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是一所成立两年之久的县城区新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的装备基本属全县一流。电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音乐室、舞蹈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学校55名教师中三分之二是从农村各学区招考进入的年轻教师,学生也是从农村各学区转入的学生。学校689名学生中只有230名是学校周围村社的学生,其余全是校外寄宿生。这些寄宿生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照顾,只有少数由父亲或母亲在县城打工,兼顾他们上学。据了解,这些学生并不都是因为条件富裕而到县城上学,有一部分是迫于家长在外打工而不得不借宿学校。这样的家庭情况很难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加上很多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所以学生素质层次不齐。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家校教育接轨,我们努力从家长入手,为家长创造了一定的参与学校教育的空间,在展示学校教育特色和方法的同时,让家长了解这些特点和方法,不断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结合,为创建德育教育网和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生打好基础。下面就家校结合教育模式来谈几点感受。

一、改变学生的习惯,以此带动家长的转变

建校之初,学生从各个学区招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但总体都不尽人意,乱扔纸屑,在校园内乱喊乱叫、乱踏乱踩的现象处处皆是。我们全校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们商量从改变学生的语言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入手,让每位学生懂得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学校经过研究制定了《中心实验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各班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学生,并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班会课、晨会、升国旗仪式、值周检查评比等活动,在半学期之内迅速改变了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据家长反映,学生在县城上学后知道讲究卫生、喜欢干净了。我们听了很高兴,因为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一定会在内心受到触动,会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记得第一次家长来学校的时候他们还在校园内乱扔烟头、说话随意,而第二次开家长会时家长的精神面貌已有所改变,乱扔烟头的现象减少了。这就说明,家长看到孩子可喜的变化后也在努力地改变自己,他们也要与学校大环境融为一体。

二、利用家长会教育家长

学校每学期要召开大小三次以上的家长会,有全校性的,有分年级的,也有家长代表参加的。通过在家长会上宣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让家长一点点懂得国家的教育政策。学校通过做学校工作报告及普及学校德育教育计划、策略等,让家长明白教育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政策进行的,是依据科学发展观开展的,是结合学生成长规律设计的,而不是盲目的。这样,家长们会不自觉地跟着学校教育的方向走,懂得配合学校教育,懂得依法教育孩子,懂得根据学生特点教育孩子,有效巩固了学校的教育成果。

每次家长会上,学校、教师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为家长讲课,讲德育教育课,讲对学生的细节要求,讲如何辅导学生的作业,讲如何让学生明白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讲科学的学习方法,讲文明习惯的养成,讲爱护公共设施,讲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家长们感慨到:“我们只知道让孩子吃饱,送他们上学,至于家务活、讲卫生、孝敬老人等都没要求,只要他们学习好就行了。我们只看他们考了多少分。现在通过与学校、老师的交流我们懂得了学生要全面发展,懂得了学生要养成好习惯、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好的生活习惯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实践活动,将思想内化

让家长转变观念,光靠说是不够的。为了让广大家长亲身感受学校教育让学生发生的转变,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得到感化。清明节前夕,学校开展“感念先烈,珍惜美好生活,刻苦学习”的主题大队会,我们邀请各班的家长代表参加活动。当家长们听到孩子深情的朗诵与歌唱及发自肺腑的感言,看到他们优美的舞蹈时,家长的眼角闪烁着泪花。从家长专注的神情我知道他们受到了感染,内心有了触动。回去后他们或许要夸奖孩子,或许要鼓励孩子,不论怎样,说明他们跟着学校教育的步伐在慢慢进步。

“六一”儿童节,当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花儿舞动的时候,家长们又聚于校园中,观看师生排练的节目。他们跟我们一起过节,跟我们一起开心,一起激动,一起感受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看到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跳舞、唱歌、表演武术、弹奏电子琴时,他们眼角散开的皱纹表明了内心的欢喜与自豪。很多家长还主动帮助教师抬桌凳、为学生化妆,体现出了他们对学校工作的赞成与支持。

“国庆节”前夕,学校举行主题为“歌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师生歌咏比赛,我们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每班至少10人,全校近200名家长参加活动。在学生激情的演唱中,家长们也感受着歌唱祖国的豪情,领悟到了发奋图强,为民族的发展、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壮志,他们也沉浸在了歌唱祖国的幸福之中。他们同时还想到了国家对他们的关怀与爱,曾有家长在一次主题队会上表态说一定珍惜国家、党、学校给他们的关爱和帮助,以后一定好好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其长大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此外,我们还邀请各班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学校都组织一次请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让家长参加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课堂教学,听教师说课,课后和教师一起评课,家长也能尽自己所能表达对这堂课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体会的是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无形中让他们感受的是一种团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家长虽然感到拘束,但也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他们在听课、评课中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很重要。

四、正确面对学生问题,端正家长思想,转变家长观念

近年来,一些家长思想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农村家长,他们生活困难、观念落后,在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等方面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现状下,他们不能正确面对学生的问题。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学校会请家长来参加校委会议讨论,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要以法律说话、以事实说话。

我们不但要改变学生的思想,还肩负着教育家长的职责。我们的家长如果不转变观念,将会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孩子的启蒙教育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在学校创造一定的开放空间,让家长走进来,充分了解学校教育,当他们认识到学校教育是教孩子向正确的、美好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人、对他人有用的人时,相信他们也会认同并跟着学校教育的步伐不断前进。

虽然我们在家校教育接轨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这些仅仅是起步阶段,今后我们会继续沿着开放学校空间、拓宽家校结合区域、共创教育合力的方向探索新方法、寻找新思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为开拓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而努力。

作者简介:

边雪燕,女,1974年2月出生,1993年7月毕业于临洮师范,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现任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县级优秀教师、省、市青年教学能手、课改实验先进个人、好家长等荣誉称号。研究的省级重点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品质的策略研究》,通过鉴定,现申报的《家校结合德育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课题。

上一篇:严,爱,细,活 下一篇:浅谈初中班级价值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