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问题探讨

时间:2022-03-04 02:57:47

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问题探讨

摘要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潮流的选择。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是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也能通过校企合作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最前沿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本。通过对校企合作意义及现状的分析,指出了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所在,并对财经类院校的校企合作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 财经类院校 优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校企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业的重视。财经类院校由于本身学科设置特点的要求,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其他理工类见长的大学所不具备的优势,财经类院校应充分发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

1 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及现状

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让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能通过彼此的合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合其发展的人才;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对口的专业去就业,使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减少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定位不准、频繁跳槽的现象。

近年来,财经院校校企合作在供求关系的驱动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缺乏政策引导与支持;企业主体地位不明显、利益不能保证。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产学研结合力度不够等。

2 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

财经类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分级形成有效对应,能够为企业的组织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能够建立起对企业管理具有针对性的重点实验中心,加速财经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因而财经类高等学校对社会经济能够形成特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学科优势。从专业设置看,财经类院校的专业门类包括经济学、贸易、工业、外贸、经济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会计、财政、金融、保险、审计等数十个专业。每种学科设置都对应了各自的研究领域,能够对应企业的各项日常运营活动,满足企业的组织划分和企业分级管理的各种需要,并且能够通过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方式将自身的学科教学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2)人力资源优势。财经类院校培养的是经济管理基础宽厚、一专多能、和谐发展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人才。这些精通国内外财经业务,又能在国际市场上运筹帷幄的人才是各大公司企业高薪寻求的稀缺资源。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市场前瞻性有质量保证的人力资本。(3)科技成果优势。财经类高校的教师及学生参与研究众多经济发展领域的课题研究,对企业发展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另外,财经类院校由于教学的需要,拥有先进的经济类和管理类教学实验中心,这些教学实验中心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强了财经类高校学生的应用能力,减少了企业在岗培训的成本。

3 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财经类院校要想在校企合作中有所突破,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寻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走财经类院校特色校企合作之路,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科学发展、校企共赢的局面。

(1)树立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积极寻求政府支持。财经类院校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利用专业优势全方位地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中去。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的优势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打造出区位特色,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并能够给予一定资金拨付,设立专项基金。同时,企业也能在这些课题的参与下,把握所在区域发展趋势的同时,又能够提升自身企业的社会形象,对企业的公关战略起到促进作用。

(2)建立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导向。校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实现校企双方双赢。在人才输送上,财经类院校要根据自己企业所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细化专业学科设置,建立起具有本行业特色高对口的专业及学科方向;在双方合作项目上,高校要提高为企业创收的服务意识,并向企业高度开放,适应市场需求;在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上,财经类院校要形成特色,在人才标准、专业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与企业有机对接,坚持做到为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专业存在而办学,为校企合作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3)开展校企合作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机制。目前财经类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明显缺乏推动因素和制度保障,大大制约了财经类院校校企合作的进度和成效。因此,在双方校企合作的实施初期,应对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项目要有长期的规划,并对每一个项目都签订较为系统的规划方案。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让企业能够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和质量监控的过程,使校企双方能够相互制衡,提高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同时,成立以学校为中心、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专门处理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保障各种制度的有效合理的运转。

(4)财经院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与联合经营,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首先,财经类院校与企业合办针对就业市场的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让企业家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以各种形式传播信息。应该结合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为导向,让企业深入学校,通过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培养的方式,把产教结合原则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其次,企业通过与财经类院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建立适应本企业需要的企业大学。另外,目前的校办企业模式多集中在科技含量较高的领域,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财经类院校也可以借鉴其合作模式创立出适合自己的联合办学、联合经营之路。

通过以上模式的实际操作和运转,发挥企业与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办学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实现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薛天详.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8-91.

[2] 陈文宾,沈兰等.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31).

上一篇:赵赵:在本土与时尚之间载浮载沉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与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