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季节谈玉米食法

时间:2022-03-04 02:41:41

秋收季节谈玉米食法

如今,食鱼食肉似乎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一度被人淡忘的粗粮杂食――玉米,又频频出现在都市人的餐桌上,成为崇尚健康饮食人们的新宠儿。漫步繁华的街头小巷、各式酒楼,处处都可见到用玉米制作的各种美食:玉米排骨煲、腊肠炒玉米、玉米拌色拉、果仁玉米烙以及培根烤玉米等,深受饕客们的喜爱。

传统玉米的食法大多是将整个玉米棒煮熟吃,或取玉米的颗粒炒着、爆着吃,再则,就是将玉米粒磨成粉做玉米糕、玉米煎饼等小吃,食法单一,口感粗糙,难以消化。而如今,运用现代烹制手段通过对传统玉米食法加以改良和延伸,提高玉米的食用价值,同时也拓宽了玉米食用范围,像过去那种用玉米面加水做成的“窝窝头”,现今由于在玉米面中加入了糯米粉,用牛奶、蜂蜜、椰浆等调面,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软糯香甜,被食客戏称为“金字塔”,令人百吃不厌。

玉米性平味甘,有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等作用,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 “玉米调中开胃,益肺宁心,亦有利尿之功”的记载,同时,在当今被证实为50多种最有效的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就含有7种――钙、谷胱甘肽、维生素C、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谷胱甘肽是一种抗癌的因子,在体内能与多种外来的化学致癌物质结合使其失去毒性,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硒能加速体内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养分的供应,从而被抑制;镁也有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玉米中所含的天然维生素E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能减轻人体的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玉米中所含的玉米黄质可以抵抗眼睛老化;既多又长的膳食纤维能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对预防直肠癌、降低血胆固醇都有一定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玉米保健功效了解以及被多样化玉米美馔的吸引,眼下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都爱上了用玉米制作的美食,特别是一些时尚白领人群,对其更是青睐有加,这就是近几年玉米美食在餐饮业迅速流行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餐饮行业流行的玉米入馔的技法主要有三类:入馔成肴、巧制美点以及自做饮品等。

陈料入馔,巧烹佳肴

用玉米做菜,一般选用糯性玉米,其可溶性多糖含量高,淀粉糊化程度高,子粒清香,皮薄无渣,口感香甜,糊化后糯性强,无回生现象。糯性玉米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亚油酸等营养成分,而且集中了水果和谷物的优质特性,易于烹调菜肴。如“奶香玉米”,通常人们吃玉米的方法是用清水煮,换个方式用牛奶煮熟,玉米上不但弥散着淡淡的奶香,牛奶中也融入了些许玉米的清香,吃了玉米再喝牛奶,既贴心又惬意。“缤纷玉米羹”用火腿、香菇、豌豆、胡萝卜作配料烹制,初尝鲜美无比,随后丝丝清香沁人心脾,再加上绚烂的卖相,看上去就已经让人难以自抑了。“玉米排骨煲”,吃完排骨再吃玉米,然后还有蔬菜来搭配,最后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高汤,配上主食就全有了,实在无可挑剔。“玉米色拉”,是运用中式原料、西式烹法制做出的一道色彩丰富、清新适口、方便简单的色拉。此外,还有汤醇鸭香、玉米糯甜的“玉米炖老鸭”,椰香浓郁、甘甜酥脆的“果仁玉米烙”,金黄酥脆、风味独特的“金粒煸河虾”、鲜香软嫩、清淡可口的“如意玉米卷”等,这些结合传统玉米的食法,研制出的玉米系列菜肴,绝对可以为您平淡的日常饮食增添不少小惊喜。

合理配伍,精制美点

如今,用玉米制做风味美点,大多采用粗细兼备、混合制作的办法。一来可以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二来能提高玉米的食用品质,调剂口味。比如,将75%的玉米与25%的黄豆混合在一起,磨成粉,用其熬成粥或制成各类小吃,其生物学价值明显提高,几乎可与牛肉媲美。还有将蒜粉、黑胡椒、芹菜等掺在玉米面中,用番茄汤调和,制作的“玉米烙饼”,据说可以降低胆固醇。常见的“玉米煎饼”,是用等量的玉米面、面粉和匀,加入适量的蜂蜜、白糖,煎烤而成,色泽金黄色,酥脆可口,能增进食欲,提高人体的消化率,是健康早餐的佳品。用细玉米面、面粉蒸制的“玉米发糕”,提高了玉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松软可口,易于消化,深受老年人喜爱。

用玉米制做的各种不同款式的美点,满足和适应了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目前,市面受食客较为推崇的玉米小吃还有:“金银花卷”、“玉米面条”、“玉米馒头”、“玉米面包”、“玉米水饺”、“玉米烧麦”等,的确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时尚饮品,新意惹人

现代酒店里流行的玉米饮品大多为自制,常见的有“菠萝玉米饮”,将嫩玉米蒸熟,或用干净纱布包起来,用小擀面杖压烂,放入开水中煮熟烂,加入菠萝丁、冰糖,煮制烧开后,冷却冰镇即可食用。“椰香玉米乳”,先将玉米粒浸泡几个小时,然后将玉米粒煮至开花,将皮壳洗掉,用清水加冰糖和椰汁煮沸即成清甜可口的椰香玉米乳,特别适宜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时吃,既可口又润喉。如想吃咸味的,可不放冰糖,改用细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此外,还有许多用玉米芯煮成的汁与牛奶、芦荟、薄荷以及酒类调制的饮品,“琼浆玉米汁”、“芦荟玉米液”以及“薄荷玉米水”等,这些新潮而带有保健功能的饮品,是一些常见饮料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玉米的各种新意食法走入现代生活,人们对这餐桌上的新宠儿――玉米也有了重新的认识,不过,要注意的是玉米虽好,但不可多食,以防消化不良,对一些重症遗尿症者,要注意久食玉米反而会加重病情。在保存玉米时,应将其置于阴凉干燥处,以免受潮发霉而产生黄曲毒素,如久食被污染的玉米易致肝癌。

上一篇:在唐诗中养生 下一篇:中秋月儿圆 尚礼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