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额外代价

时间:2022-03-04 01:16:02

慈善的额外代价

是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吗?是中国企业家“为富不仁”吗?

近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让慈善成为时尚”大型论坛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专家学者、慈善机构、慈善家、受助者代表,以什么是慈善、为什么要让慈善成为一种事业和怎样让慈善成为时尚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南方日报》1月14日)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有1000多万家,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到10万家。换言之,全国有99%的企业没有参与过慈善事业。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企业家不慈善,这历来为媒体所诟病。按道理,从西周的民本主义,到后来的儒家仁义学说,以至近代实业家所倡导的“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中国的慈善文化一脉相承。然而,改革开放令“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慈善的尴尬。

是中国人缺乏同情心吗?是中国企业家“为富不仁”吗?这令我想起一个案例。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以2.33亿元位列第五。然而,这位慈善家却经常碰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吉利决定资助1000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完成大学学业。掏钱不难,难的是还得花更高成本找到1000位名实相副的受助人。因为他们上过当:“穷孩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为了寻找到1000名真正的贫困生,吉利集团竟然要花费200万元以上的“寻找”资金。

这或许就是慈善的额外代价了。就像大街上的乞丐。并不是人们不想掏腰包给他们一块两块,而是,这些是不是真正的乞丐,首先就令人怀疑。正是这种慈善成本的高昂。使许多人变得很不“慈善”。

现实中,在各种企业、机关上班的老百姓应该时常会碰上扶危救困等捐资活动。然而,与老百姓的捐助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教育捐款、扶贫资金、救灾捐款被挪用的现实。我们的慈善捐款会不会被贪污挪用?是不是也被盖了办公楼、买了小汽车或者被支付了吃喝账?我们的捐款到哪里去了?这常常是老百姓想知道却最终无从得知的事情。

怎样才能让慈善成为时尚?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制度的跟进。只有制度,才是人们道德、良知、善心的最充分保障。

上一篇:车辆施救岂能“乘人之危” 下一篇:令人心寒的向“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