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的分析

时间:2022-03-03 09:28:45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的分析

摘要:公共场所在城市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而受到关注,其卫生状况和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大众的身体健康?在“非典”期间,国家卫生部门加强了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控制和消毒工作,对于阻断疾病的传播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95-01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质量?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进行日常的社会交际?商业交易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怎样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根据社会现状修改颁布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了解我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监测部门于2014年集中对本市4类公共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相关公用物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如下:(注:以抽检4类公共场所物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为案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样品来源 于本市 4类公共场所(旅店?洗浴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相关公用物品,共计 215份?

1.2 检测项目?方法?监测依据与判定标准 :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按 GB/T18204.1.2.3.4 -2000操作,拖鞋检验方法按GB/T18204.7.8-2000操作 ;监测依据: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663~9673~1996?

2 结果

2.1 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80份,检 测合格 69份,合 格率为87%? 其中床单 (19/20)?被套 (19/20)?空气 (17/20)?茶杯(14/20)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95%?95%?85%?70%?

2.2 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 32份,检测 合格 25 份,合格率为79%?其中浴巾 (7/8)?修脚刀 (6/8)?拖鞋 (7/8)?茶杯(5/8)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88%?75%?88%?63%?

2.3 理发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75份,检测合格 35份,合格率为 47%?其中空气(9/15)?毛巾(8/15)?剪刀(6/15)?围脖(6/15)?推子(6/15)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60%?54%?40%?40%?40%?

2.4 美容院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样品28份,检测合格16份,合格率为58%?其中空气(5/7)?被套(4/7)?床单(3/7)?毛巾(4/7)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58%?52.5%?43%?58%?

3 讨论

由检测结果可见,公用物品的合格率(68%)还很低,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分析其原因:?剪刀?围脖?推子?修脚刀?毛巾还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理发店?美容院的一些用品基本不进行清洗消毒,而且还反复使用,如:理发推子?围脖?毛巾等?有些公共场所因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对公用物品消毒不能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目前我市有许多家美容院为了自身方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铺垫洗面盆的方式,为顾客洗面,故而对洗面盆根本不进行清洗消毒,造成同一洗面盆给顾客多次反复使用,细菌孳生,美容师裸手接触洗面盆,然后给顾客作脸,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加公用物品的检测频次,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意见书,对问题严重的场所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经营者?从业者知法?守法,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的消费环境?

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定时更新相关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4.2 组织强有力的专家,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不同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层认识,普遍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4.3 研究制定相关条例的处罚内容,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4.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同时要努力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我市的监督监测力度,做好地区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林党柒,陈娟,李旭东.玉溪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7):510-511.

[2] 陈绍运,韦翠玲.新闻舆论对改善游泳场所卫生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5):8.

[3] 王云萍,赵丽敏.哈尔滨香坊区2005年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6,5(4):76-77.

[4] 麻尚春,郑庆光.广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现状及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9,1:3-4.

[5] 周丽君,吴传业.2003-2004年湖南省部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J].环境与健康,2006,23(2).

上一篇:基于扎根理论的正常大学生初始沙盘主题特征分... 下一篇:我们能从网红经济中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