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误解

时间:2022-03-03 08:40:58

浅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误解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能也在发生彻底的转变,从过去的以职能为导向到现在的以战略为导向;从过去的行政管理者到现在的咨询者,但是在一个事物的快速的发展的过程,相关的人的理念的跟进甚至超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认识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成长。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 职能和工作 企业培训 企业管理体系运作

在90年代以前,传统的人事工作只是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上,人事部门被定位为后勤服务工作。90年代后,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并逐渐显现了它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层经理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但是,在很多企业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无法说清人力资源部门到底是干什么的,无法说清“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何区别。这种混沌看法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来说既是一种伤害,又是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思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

在发展的进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作用被一次次“放大”,并开始慢慢出演“主角”作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已被企业界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逐渐由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而成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而人力资源管理者也逐渐从过去那种行政、总务、福利委员会角色转变成为高层主管的咨询顾问、战略业务伙伴、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的倡导者等。他们的工作更多的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执行,帮助中高层主管的甄选,员工的教育、培训、生涯规划和为业务发展开发、圈定人才等,具有相当的前瞻性。

在一个事物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人的理念的跟进甚至超前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认识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成长。例如目前在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存在三大误区:

误解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和工作

谈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很多企业领导自然就想到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许多企业经理人都认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人力资源经理负责,与自己完全无关。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和每位经理的日常工作分不开。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于一个企业的任何一个角落,各个部门的每位经理都首先应该是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而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角色只不过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协调者和推动者而已。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工作不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到了所有的部门。简单的说,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可以简单的概括为:选、育、用、留这四字,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所有部门共同完成的,同时双方是分工协作的关系,即各有侧重点。 首先,选才:在这个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部从事的是基础性工作,诸如设计职务说明书、选择招聘途径、招聘信息、设计相应的表格、组织安排面试、进行相关的测试、取证等,最后参与聘用决定;需求部门要明确岗位所需要业务能力、评估候选人、提出聘用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注重对应聘人仪表、人品、证件真伪等方面的审查,而需求部门注重对应聘人业务能力的考察。

其次,育才:这个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具体用人部门共同完成的,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事政策,根据发展与实际需要确定公司培训计划,提供一个育才的大环境;用人部门在具体的使用中,要创造良好的部门工作环境,有效的指导新员工,帮助其快速成长,以适应岗位的需求,工作的心态如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部门内部的工作环境。

再次,用才:在这个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作的只是出台相关的用人政策,监督劳动用工情况,处理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都是有专长的,这就要求部门经理在用人过程中要结合其本人实际安排工作,分配工作任务,知人善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用人的过程也是培育人才的过程,在工作中锻炼成长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有效的激励、合理使用及开发人才是部门经理的重点工作,这也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

最后,留才:这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归宿之一,怎样让在经过选、育、用之后成长起来的工作能力突出的、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人才留下来持续为公司服务。这一环节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用人部门的工作,这需要公司所有部门都参与的事情,最终要实现用事业留人、用文化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制度留人。

误解二:培训很容易,公司出笔钱就可以了

对员工进行培训目前在外企和一些大企业已经相当普遍。求职者在找工作时,也往往把有没有培训列入加盟某公司的因素之一。有调查显示:国内企业每年人均脱产培训时间为18小时,可见很多企业对培训投入的并不少,但效果却往往不好。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出钱就可以把培训做好了,这是狭窄地理解培训,没有把培训和发展放在一起考虑。有的公司随大流,看人家有培训,自己也组织一些培训,却没有对员工进行分析,也没有培训的长期计划;有的企业把培训看成是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大家轮流上课,培训后也没有进行任何评估,没有计划如何使员工学到新的技能。

这样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做法,起不到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人才为企业做贡献的目的。一个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眼界和思路都开阔了,技能也提高了,如果他返回工作岗位后,工作上没有机会发挥他的知识和技能的话,他就会对工作渐渐不满意。如果他的领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做任何改进,迟早,这个员工会离开这个公司,去找能发挥他的能力的工作了。这样,这个公司白白花了培训费,却留不住人才。

误解三:员工的学历越高越好

现在很多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学历标准,往往以计算企业员工的学历平均有多高为自豪。在用人的时候,往往强调“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不予考虑”。实际上,他们忽视了各种学历者都有其相应的职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能体现员工素质水准。

在用人问题上,与我们一些管理者相比,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清醒得多、务实得多,显示出非凡的智慧,不愧为管理大师。他认为,小材大用,大材小用,都不是理想的用人准则。雇佣太优秀的人才有时也有麻烦,这些人虽然大多数都是勤快的工作者,但其中也有不少人会抱怨工作无聊。如果聘用的是合适的人才,他们就会因满意自己担任的职务和工作环境而心存感激,从而更加认真工作。松下公司在1918年创业时,店里的员工都只有普通小学毕业的水平,直到1927年才第一次雇佣到两名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松下公司一直按照“合适”的原则招聘人才,而最终成为全球排在前几十位的顶级大公司。这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

从松下经验和中国社科院测算的人才浪费的数据看,招用人才以“合适”的准则,不以“高学历”马首是瞻,既有利于被聘用人才的成长,也有利于招聘单位事业发展壮大,还能让国家充分发掘已有人才资源的潜力。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误解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并不难。只要建立一套管理体系,然后按步就班运作就可以了。

一个企业的目标是盈利、生存和成长。企业员工也有个人要实现的愿望、要满足的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个人和企业的利益相结合的过程。

明天的企业将不同于今天的企业。全球化竞争、技术创新、建立更灵活的组织结构,企业们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去迎接挑战。人力资源经理们的职能也要从对人事和行政系统的运作和维护转变到对企业未来需求的预测、管理和调整人力资源系统,造就出一支能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员工队伍。

因为企业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特定的一些目标达到后,新的挑战和更高的标准又出现了。

在变化过程中,人的因素经常是最难管理的。为推动变化的产生,人力资源的工作要树立和注入新的企业价值观念,并将这些观念变成以后企业的文化。这个过程包括克服变化过程中的阻力、处理员工的情绪,同时要鼓励和企业战略相一致的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经理的工作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企业内员工的满意度和员工的表现,另一个是企业不断创新和开发潜能的能力。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人力资源经理需要做有预见性的工作,不只是等变化到来后再被动地做出反应。所以,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企业应竭力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所以在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期,对中层的部门主管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和实施技巧进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既然公司真正重视人力资源的实施,就应该把它当成一个项目去经营,设立组织机构,制定行动计划并跟踪进度和效果。当然,别忘了适当的宣导,以改变公司各部门对人力资源部职能的从新认识并提升其职能地位。你也许会觉得这样会大动干戈,利用人力资源部自身功能进行自我改造,不同样可行。当然,如果你并不急于将你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科学快捷的一次性组建起来,结果只会使你不断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疲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滞后。就如设备一样,你只有投入先进的机台,并安装调试好后,你才能指望它后期能自动高效的运转。

上一篇:忆黑土文化绘粗犷人生 下一篇:八钢4200粗轧机轧制中头部翘头原因分析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