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烂侗族传统生计对水资源维护价值的探析

时间:2022-03-03 02:54:38

【前言】阳烂侗族传统生计对水资源维护价值的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阳烂的自然背景和传统生计 阳烂村地处湘桂交界处,是一个传统的侗族村寨,归属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东郊陇城乡坪隐村,南毗广西省三江县林溪乡高秀村,北接坪坦村,西与高团村隔河相望。阳烂村背靠山,前临水,方圆四平方公里左右。境内山连着山,...

阳烂侗族传统生计对水资源维护价值的探析

摘要: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把水资源的匮乏归因于自然或人类对水资源的超量使用,进而认定农业是最耗水的行业,却没有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规约下的传统生计,对资源的利用与维护各不相同。本文探讨的阳烂侗族传统生计是一种林粮兼营及稻鱼鸭和谐共生的传统农业。从笔者所获的田野调查资料表明,在当地特有的生态背景下,执行这种传统生计不仅不浪费水资源,而且还能对水资源的维护发挥意想不到的极大作用。通过这一个案足以表明,将所有农业生产都理解为耗水的行业显然有必要加以修正,像阳烂这样的传统生计应当肯定和鼓励,并帮助推广,其结果肯定可以对缓解中国水资源的匮乏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生计;水资源;维护价值

一、水资源匮乏成因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水资源的认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偏颇:一,人们总是习惯于将储养和利用水资源截然分开去加以理解,认定只有森林才有水源储养能力,农田耕作则是水资源的最大利用单位。二、目前水文学、土壤学和地理学的研究,习惯于将水资源流失仅仅理解为液态的水资源流失,而没有注意到在地球表面上,水资源客观存在着气、液、固三态,而且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三,水资源不仅是量的问题,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大多数学者把水资源的匮乏归因于自然或人类对水资源的超量使用,进而认定农业是最耗水的行业,却没有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规约下的传统生计对水资源的利用与维护是各不相同的。从笔者所获的田野调查资料表明,下文即将探讨的阳烂侗族传统生计在当地特有的生态背景下,不仅不浪费水资源,而且在水资源的维护上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阳烂的自然背景和传统生计

阳烂村地处湘桂交界处,是一个传统的侗族村寨,归属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东郊陇城乡坪隐村,南毗广西省三江县林溪乡高秀村,北接坪坦村,西与高团村隔河相望。阳烂村背靠山,前临水,方圆四平方公里左右。境内山连着山,山上有杉树、松树、茶油树,村前是一片开阔的水田,流经村内的溪水发源于广西三江县高秀村。阳烂村寨内有大小不等13口鱼塘,既养了鱼,又起一定的防火作用,其中有四口常年不断的清水泉供全寨500多人饮用。中心寨周围还有三个山冲都是鱼塘,所有的鱼塘都依山势、水路而建,以至于可以凭借最小的人工投入就能确保每一口鱼塘常年有活水灌溉,而且经得起山洪的冲刷和人畜的扰动。每一块稻田都相地而建,外形无定制,宽窄无规约。表面上看,法无定法,实质上,每块稻田无不以自然为法,从而使得稻在田中能享受到阳光雨露,鱼能在田中安其所居,鸭能够穿行于不同田块之间。塘、田、河之间的水渠沟连,很自然的把整个人为的水域系统汇总为一个最贴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从阳烂侗族社会对自然环境利用的状况看,家族的鼓楼是家族成员活动的中心,家族内各个家庭的住屋围绕着鼓楼而建,形成以鼓楼为中心的家族-村寨;家族-村寨的四周则是家族成员共享的神林、坟山、水井、水田、鱼塘、凉亭和溪流等公共设施和自然物;往外就是家族的经济林带,大多为茶油树林和桐油树林;再往外就是家族成员成片的杉树林带和松树林带;最外一圈就是野生杂木林带,这是家族成员砍柴烧荒、采集草药山果、打猎以及放牧的场所。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生活的阳烂侗族乡民有一套自己的传统生计方式,从实地调查中,我们注意到侗族稻鱼鸭传统的和谐生计及林粮兼营的生产方式,在执行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储养有着特殊贡献。

三、侗族传统生计与水资源维护的关系

阳烂侗族传统生计与水资源维护有着息息相关的作用。

首先,阳烂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是高海拔的丘陵山区,大气降水除了森林、土壤和深厚的腐质汁层可储养一部分水资源外,绝大多数的水资源会在短期内在重力的趋使下,倾泄到江河下游去,这就是通常理解的液态水资源流失。然而,在阳烂的实情则与上述理解针锋相对。这里的侗族乡民为了确保在丘陵山区能稳定种植糯稻。他们在侗族文化的规约下,世代不息的作了如下三件储养液态水资源的大事。

一是对天然溪流实施人为生态改性,通过筑坝、改道、挖掘塘堰等手段,顺山势建构起了一整套严密的塘田河渠人为水域体系。实质上,是在高海拔山区人工构筑了大面积的、长期稳定的湿地环境。这样的湿地环境能在原有森林生态系统储养水资源的基础上,大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储养能力。经测算表明,每亩这样的稻田至少可以在洪水季节储备340吨以上的水源,而每亩塘堰至少可以储备500吨以上的淡水资源。

二是选育出了一批高秆,能长时间耐水淹和耐阴冷的糯稻品种。高秆,可以让鸭穿行于生长着的稻谷间,自由觅食却不会伤及稻穗;还有利于在丛林的夹缝中争取阳光。耐水淹,可以蓄积较多的水,使得这里的每一块稻田都是一个微型水库,这对于确保水资源配置的稳定,乃至于在旱季补给江河水源都大有裨益。耐阴冷,使林粮兼容成为可能。在阳烂村,不少稻田深陷在高山丛林之中,林不妨农,农不损林。如果没有这样的特异糯稻品种,侗族和谐生计中的林粮兼营就不可能做到。

三是他们建构起了一套常年储水的农耕体制。在阳烂,95%以上的鱼塘都蓄水养鱼,一个鱼塘连着一个鱼塘,而这样储养的水源,可以在旱季给农田补给足够的水,而且最终能通过地下水的方式向下游持续补给水源,是缓解旱季下游缺水的文化生态屏障。在阳烂的和谐生计中,表面上并不存在高耸宏伟的水坝,但在客观上却可以发挥兴建大型水坝更有效的水源储养功能,因而可以将这样的和谐生计称为“生态隐性坝”。这样的隐性坝,不仅不会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反而能发挥比森林生态系统更强的水源储养能力。

其次,在阳烂的和谐生计中,稻鱼鸭能复合产出的农田与茂密的森林毗邻共存,稻田完全镶嵌在森林生态系统之中,成为其有机的构成部分,这就使得在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水资源存在着诸多的内循环。

由于昼夜气温的变动,稻田中的液态水资源有一部分转化为气态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不会逃逸进入大气,而是充满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夜间降温时再凝结为液态水回落到稻田中。由于糯稻杆高超过1.5m,而且插秧后稻田的郁蔽期很长,要达到110天甚至更长时间,而这样的郁蔽期正好处在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六、七、八月;在这样的高温背景下,水面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同样是避免水资源气态流失的最佳对策。经我们实测,在阳烂,稻田上方2m处的气温,比周边气象台实测的结果至少要低10℃,经过换算可以知道,由此而导致的气态水资源流失,起码可以减缓60%以上。因而,侗族的和谐生计同时也是抑制水资源气态流失的最佳水资源储养模式。

其三、在阳烂,所有的生产作业和生活上的物质消费,全部纳入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循环网络之中,人畜粪便直接进入鱼塘,由水生动物作为一级消费,水生动物的粪便再由微生物作为二级消费,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再由水生被子植物消费,而被子植物的生物体又提供给人、畜消费,整个鱼塘就是一个多途径导通的循环网络,不可能产生任何形式的污染物排入江河水体,鱼塘如此,稻田也不例外。由于稻田中生活的生物物种,除了稻、鱼、鸭三个主体外,其他生物物种多达数十种,循环回路多得不胜枚举,对水体的一切可能污染物可以在稻田中完全被降解,实现无害化,最终使得流出阳烂的所有液态水全部是优质水。

四、阳烂传统生计的价值述评

通过上文三方面足以表明,将所有农业生产都理解为耗水的行业显然有必要加以修正,将大气降水和水平降水储集在高海拔区位,均衡缓释,特别是在旱季,可以持续给中下游补给淡水资源,缓解中国南方水资源的短缺。稻鱼鸭和谐共生的传统生计与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构筑起来的“文化-生态坝”是侗族乡民根据其生计方式――农林牧渔等对水资源的需求与维护上的差异,通过侗族文化的主动调控,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配置,依靠生物制衡构筑成的水资源动态储养系统,也一直为江河下游的水资源维护发挥着不容低估的作用。总之,像阳烂这样的传统生计应当肯定和鼓励,并帮助推广,如果能够支持和激励侗族和谐生计的稳定延续和生计换代,可望为我国缓解水资源匮乏提供整套可行对策。(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析赖特建筑思想中的东方色彩 下一篇:巧用教研“四步法”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