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研“四步法”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0 07:56:40

巧用教研“四步法”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丰富的体育教研形式能够从根本上调动起每一位体育老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让每一位老师都有承担义务的责任感和担任导师的荣耀感,切切实实地提高了每一位老师的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学校体育、学生健康打好了基础。

一、运动技能培训,体育教研的底蕴

体育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性。体育教学以室外环境为主要教学场所,室外环境干扰的因素很多:学生不易控制,体育活动中师生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学生之间的接触除了语言还有身体之间的接触,教师传授技能需要“手把手”地教学,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大脑思维,更需要身体的操作与大脑的思维有机配合,这些特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技能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独特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有着多方面的规范、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而在我们的组内出现的并不是这样的一种状况,每个体育老师所熟悉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并不一样,掌握的项目和特长也各不相同,由此,更要针对体育教学所需要的技能来进行规范和补充。根据教学的需要,我们把这些技能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为基础教学服务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材技能,第二类为教师为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学校体育特色所进行的校本教材技能。

1.基本教材技能教研。每学期普及培训2~3个基本运动项目,突出进行一大类学习。突出培训是由组内这一项目做得比较规范的一位老师来进行动作指导与培训,比如,在进行篮球教材培训时,就由擅长篮球运动的老师担任培训,从原地运球的手型开始,脚的站位、运球动作、节奏等都要一一过关,在原地动作过关后再组织大家进行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上篮等对小学生所要进行教学的篮球系列内容,这个教与学的过程需要一个学期的不同阶段的教研活动时间来巩固,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让组内每一位老师都能对篮球的基本技能有一个规范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这个培训的过程对于组织培训的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教学技能的提升,培训前自己动作的规范,讲解与示范的技巧,怎样梳理这个教材,这是一个帮助自己提升对教材进一步理解与提炼的过程。另一种基本教材的培训则是研讨性培训,这类教学技能都是我们各自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但又没有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时,大家会把这些教材拿出来进行研讨式培训。比如在进行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教学中,因为规范动作中最后用力时后蹬腿有一个前迈步制动的动作,而在教学中,小学生因为腿部力量不足,向前迈步往往会造成重心降低,出手偏晚、角度偏低等现象,于是我们把这个动作拿出来进行研讨培训,最后在不断尝试、实验中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讲采用“并步式”蹬地缓冲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连贯地完成投掷动作,还能有效地保障实心球出手的角度和速度,确保学生更好地体验投掷教学中的全身协调用力。

2.校本教材的培训。学校体育工作要做得有特色,必须要有学校的校本教材,我们学校的体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小学的六年中良好地掌握“双6”技能。第一个“6”就是六套操:健身操、形体操、武术操、室内操、绳操、广场操。第二个“6”为一大球、一小球、一个圈、一根绳、一个毽、一个游戏。这“双6”的技能是对学生要求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老师要求的。每学年都要换一套新的操,从选音乐、编(选)操到培训,都会由体操专业的老师来负责完成,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教会,都能跟着音乐做是培训老师的任务。技能中还有“一根绳”,从跳绳的基本动作到创编、收集、整理各年级的花样跳绳都由另一位老师负责,同时在每个学期还会组织大家进行各自所任年级的花样跳绳组合动作的培训学习,帮助大家掌握好所要传授的技能。学校建了壁球馆,我们一起学壁球。市里培训了慢速垒球,派出去学习的老师就要回来进行专项技能的培训。校本教材的培训,不仅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能熟知学校的校本教材的研讨方向,也让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来完成校本教材的教学。不过校本教材的培训不仅仅包含学生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与方法,还包括了我们在业余训练中比较缺乏的运动训练方法,还有新兴的、民族的、区域特色的项目都是要培训的项目。

二、多元理论学习,体育教研的灵魂

体育老师碰到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写不出文章来或是写文章很难下手,这个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理论知识的缺乏,所以理论学习也就成了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让理论知识真的为老师所用,只有做到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每一位老师,所以我们的理论学习第一种就是“传达式学习”。组内老师参加了市里或省里的各类培训或会议后,就由这位老师作为学习的主讲人,向组内老师传达新的教学动向或是教学理念。比如,2013年4月杨老师参加了省里的一个专业技能培训活动,听了几节课,回来后,由杨老师先领悟外出培训的精神,准备好一节课,让大家观摩后她再把省里针对“课堂教学”提出的一些理念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就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了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第二种理论学习是由组内老师按学校共读网要求如期上传优秀文章,对于上传文章组内老师必须在阅读后跟贴发表自己的学习观点,以此来达到学习的交流。第三种是专题性研讨性学习,由教研组长确定研讨主题,并在网络讨论群内公布,给每位老师思考一定的时间后,大家在网络上针对所提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是书本上学习来的,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中领悟出来的。或是教研组一起观看教育新时空中的精彩课堂,边看边研讨,通过老教师的及时点评让新老师们明白教学中的亮点亮在哪里。第四种是“金点子”教学经验交流学习,教学中经常会有突然闪现的火花,让我们的教学比预设的要精彩,哪一位老师有教学中自我感觉非常好的方法时,我们就会利用下班前的十分钟来分享这个“点子”。比如一个游戏的改编,让学生用垫子做“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时的技巧,可以避免学生奔跑时的不安全,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又高。交流我们自己教学中尝试出来的经验也是一种理论的学习。第五种理论学习方式是订阅“专业类杂志”,从这些专业的杂志上学习课堂教学的经典案例,体育组每位老师除了订阅《江苏教育》外,每人都订阅了《体育教学杂志》,针对杂志上的好文章相互推荐作为深度学习内容。除了第一种理论学习方式外,其他方式都不需要老师们集中在一起,只需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的这个过程,避免了大家抽不出共同时间来学习的问题。

多元的体育理论学习形式,能避免形式单一的照本宣科带来的枯燥无味,也能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其中,更多地发挥出各自的主体性。正是有这样的多元化理论学习作基础,组内老师们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案例,每一位老师都有论文或案例获奖或发表。

三、深入活动研讨,体育教研的拓展

学校的体育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组长的工作,它是需要学校每一位体育老师共同去面对和承担的。所以学校重大活动的研讨也是教研方式的一种。比如,“学校阳光一小时活动”安排,这个关系着全校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保证,关系着以后每一天的大课间活动状况,关系着学生体质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所以在撰写方案前体育组老师要做的是一起到体育器材室里整理器材,看一看学校现有的器材量和即将开展的活动需要,然后再一起进行研讨:各段时间的分配、各个年级的内容安排、组内每个老师所要承担的工作,学生活动安全措施的保证、路线场地、体育器材的管理等等。有了初步的方案后再讨论分工:找音乐、布置划分各班的活动场地、写方案一直到活动真正施行,针对问题进行调整等,这就是一次的研讨活动。虽然只是一次研讨活动,但因为每位老师的参与,从整个过程中让大家都清楚了阳光一小时的活动流程,知道了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同时在研讨的过程中也让老师们明白每一项内容的选择,都是要结合到学校的体育特色,为学校的“双6”技能服务的,同时这些活动又是真正能让学生体质健康,让所有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的活动。诸如此类的研讨活动一个学期不会少于3次,学校各个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学校体育节的承办,每学期学校所要开展的如跳绳、踢毽等的常规小比赛,都需要每一位老师积极参与研讨来达成的。

四、做实“同课异构”,体育教研的创新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是最能体现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环节,理论学习、技能培训和活动研讨都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才是真正能体现和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舞台。在各种不同的教研课模式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同课异构最能帮助我们教研组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具体的操作是,学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就定好本学期的同课异构的课题、水平阶段及大致的上课时间,让任课教师把相应的教学内容预留好,同时也让每一位老师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这节教研课。我们的同课异构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除了相同的教学内容还有一个相同的队列教学。比如2013年第二学期我们选择了水平二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的第一课时,并要求进行“一列横队成二列横队”的队列教学。在开始上课前一周大家开始自己申报上课时间,开始准备教案,一个一个依次上课、听课,听完所有的课后进行评课、议课、再构课。老教师们把所有的课综合起来组合出一节优秀课的教案,便于以后公开教学时使用,新教师则根据评课中提出的建议以及自己在看课中的收获再次备课,设计出一节自己能把握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案以供自己积累经验,改进教学。一次的同课异构差不多需要两周的时间,通过这样的一次活动,对于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最突出的就是,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通过一次次反复的听课,可以摸透教材,准确地理解相应教学重点与难点,场地器材的使用、运动负荷的调控、教学手段的的运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整理过程,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质的改变。而对于不同的老师来说,还有着不同的教学技能的提升,比如,我借助了小垫子进行辅助教学后,第二个老师就会想采用与我不同的器材来进行辅助教学,随着上课老师不断增加,我们的器材开发也达到了顶点,垫子、皮筋、绳子、跨栏架都被利用了起来,这也就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异构”的目的。虽然每学期只进行一次这样的研讨活动,但是日积月累,小学体育教学中所有的教材都有了一个梳理的过程,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教学的掌控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张英,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215300)

上一篇:阳烂侗族传统生计对水资源维护价值的探析 下一篇:渭北拴马桩石雕艺术文化内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