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3-03 08:46:44

保育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整体教育环境下,有了很大改观,家长和学校从传统的单纯注重成绩,转向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及个性培养,学校中的保育工作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配备专门的保育员,但是实际上对于保育员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保育员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保育员工作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127-02

长期以来,学校保育员的工作被理解成简单对学生生活各方面的照顾,忽略了保育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作用,保育员与学生接触时间多、交流多,因此保育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情感个性及安全意识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观念有了转变,把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教育、习惯个性养成看作同等重要,在学校中越来越重视保育工作,从事保育工作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保育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强。

一、保育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保育员自身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多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学历层次不高,很少人具有专业毕业证书。保育员整体素质偏低,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很少,自身对保育工作概念模糊,认为保育工作只要照顾学生饮食、卫生就可以,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及安全意识的教育影响,而且社会上也把保育员的工作视同家庭保姆,待遇低没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保育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学校保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保育员对自己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保育员大多没接受过岗前培训,学校对保育工作也没有明确规章制度,没有明确岗位定位,保育员自身放松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加之家长对保育员的价值认同不高,将保育员当保姆,认为保育员的身份地位低人一等,而不是当作与教师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这些观念都影响到保育员对自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其他岗位的同事也不愿意多跟保育员交流。学校更多重视教师能力提升和专业培训,忽视保育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影响作用。

(三)家长与保育员缺乏沟通

由于社会上多数家长都重视学生成绩,从而只重视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而对保育员的工作缺乏起a的尊重和信任。当学生父母谈起保育员工作情况时,学生父母多表现为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对保育员缺乏基本的尊重。由于信任缺失,造成保育员与学生父母之间很少交流,有关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动态等情况不能让父母及时了解。而且家长这种不信任的态度直接影响保育员工作的情绪,给保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

二、优化保育员工作的对策

(一)学校改变观念,给予保育员更多的尊重与关注

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重视受学生的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保育工作正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应该深刻理解保育工作的概念,把保育工作当作学校的中心任务来完成。提高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给予保育员更多的尊重与关注,这样才能提升保育员的工作自豪感。保育员从保持班级室内外卫生做起,定期检查班级备品保证设备安全,关注学生饮食及作息时间,关心学生的身体状况,保育员在这些活动中以自身整洁的形象、勤劳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促进学校保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定期培训,提高保育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在保育工作中保育员的素质对保育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保育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不仅让保育员专业技能有所提高,而且加强对保育员文化素质的教育,以及对保育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促使保育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完成保育工作任务提供基础条件。

(三)构建有效的保育员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保育员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学校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学校把保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保育园的工作职责,制定保育工作的工作规程和评估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提高保育工作的质量。学校领导要从根本上提高对保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保育员的日常工作纳入评估制度,采取有效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惩罚措施,可以促进保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蔡丹艳.保育员专业化的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李姗泽,杨文婧.保育员素质及工作现状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05):40-42.

上一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途径之我见 下一篇: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