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3-03 04:10:31

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文章谈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认识和总结。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分析现实教学中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自主学习;需要;成就感;自学习惯;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10-03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学生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努力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我们在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年级相同人数的调查中发现:①低年级学生偏向于对知识的记忆,高年级学生自觉侧重于理性知识的学习。②在学习方法和习惯养成上,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要自觉,低年级56.5%左右的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不太感兴趣;70%的学生不能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对学习信心不足;高年级则分别为34.6%、40.6%。③在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因亲手做过的实验对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高年级对和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事物探讨和认知的自觉性要远远高于低年级同学。④在同级别的比对上:女同学对记忆知识的掌握的自觉性要远远高于男同学,初中阶段女孩子更听话,而男孩子对理性知识更感兴趣。

针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进行跟踪调查比对发现:①对需掌握内容的依赖程度决定了自主学习的程度。测试之前的学生一般不用教师过多督促。②对要掌握的内容的熟悉程度,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有很大的制约。在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很差的。③要掌握的内容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学生总是爱学自己“会”的知识。④由于对学习目标的认知理解程度及年龄阶段的不同,学生自主学习也会有所不同,后面阶段一般好于前面。

经过深刻反思,我们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1.需要是自主的动力和源泉,没有需要就没有自主。人们所做的任何行为都有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又产生于其本身内在的、强烈要求得到满足的需要。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行为科学家认为,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愿望和理想。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和诱发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人们一个时期的需要有多种,动机也就有多种。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在多种动机中只有一个最强烈的动机能引起人们的行为,而当这一最强烈动机的目标实现了,一种需要满足了,伴随着这个动机的强度就会减弱或消失,更高的需要出现了,其动机又强烈起来,继续驱使着人们的行为。还应注意的是,有时动机因屡次受阻,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有可能使其减弱强度,甚至被放弃。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那么,应怎样诱使学生自己获得、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建?需要必然是自主的最强烈动机的目标。我们平时讲的兴趣爱好、气氛的烘托、环境的创设,最根本的就是要让学生产生需要,并且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需要。

2.能学会是自主学习的保障。一个完整的意义学习过程是一个有顺序的复杂的过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弗学,何以行。”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学习划分为连续进行的四个步骤,即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实际上这就是学习的四个阶段。在学习习得阶段,影响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往往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观念本身的性质和学习者的人格特点。如果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本身不稳定、不清晰,也就没有了可辨别性,或者甚至根本没有适当地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用来同化新知识,那么从学习开始时就可能出现含糊、混淆和错误的意义。知识的保持,其心理机制是认知同化的过程,亦即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前面的知识学不会,后面的学会则无从谈起。学不会的学习那只能是一种煎熬,没有前进的必要,也决不会有自主学习。

3.成就感是自主学习的升华和享受。组织行为学研究:最有效的激励来自于每个人的内心。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成就感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有更高的追求,当孩子从实际活动中感受到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时,就能真切地体会到一种“我能行,我很厉害”的好感觉。因为拥有成就感,学生才会真正乐在学习,挑战学习,享受学习,进而享受人生,才能永远与成功相伴随。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自己能承担更多的责任,能力得以施展,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可,是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成就感是自主学习的升华和享受。

4.认知的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自主学习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潜能,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反过来又是培养自主学习的主要途径。只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形成规范的科学习惯,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找到方法,打下基础,从而促发其实现知识能力的自主建构,实现个性特长的自赏张扬;才能激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开发;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和认识逐步沉淀下来,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然而,现实教学的具体状况却不能让人感到乐观,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现实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就凸显出来:

1.对教育对象重视不够。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人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是客观的,而在现实的教学及评价中,我们往往会用成人思维去要求学生,从而出现要求过高,忽视教学的主体性现象。越俎代庖,无视学生主体;强拉硬塞,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2.对教育目标重视不够。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而在现实的教学及评价中,人们往往重眼前、轻长远;重知识、轻能力;重应试、轻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习本身是无益的,谁还能自发地主动去学习呢?

3.和现实联系不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在现实的教学及评价中,为做题而教,同现实脱节,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用途,纯是在做“学问”,读“书”无“用”,所以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研究。

4.对传统教育的“扬弃”不够深刻。针对一系列的现实情况,经过反复实践和反思,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促发学生自主学习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把握目标期望,激发兴趣,让学习成为需要。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最容易记住。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其身边已有认知和发展方向,把他们带到思想境界中去,以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置身于生动的教学情境时,有利于激发学习情感,大大促进大脑的工作,促使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形式持之以恒地不断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兴趣犹如“源头活水滚滚来”。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为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断激发、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达到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

(2)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常言道:“一巧难得,少争几百。”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有了好的方法和技巧,做起事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更是这样,一定要讲究学习方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收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实现授之以“渔”。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思、讨论、自练等方式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同时,自主学习还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生随意性强、自觉性差,为了使他们的自学习惯得以养成,教师应经常性地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后独立并及时完成作业,同时还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3)及时、真诚地表扬和公平的奖惩,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强烈的学习愿望。”实践证明,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能使学生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能把艰苦的学习任务变为乐于接受的事情,能使学习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能提高思考问题的敏捷程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应注意做到:①课堂教学内容要适度,过难或过易都不可能使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长时间思考。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略高的要求,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获得学习效果,并通过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强化,培养起学习兴趣,力争做到从全体出发,又照顾到个别学生。②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会欣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面对学生要循循善诱,多用启发式,建立他们的自信心。③对学生的学习应提出恰当的要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用评价的多元化带给学生成就感。④创设多种条件,开辟多种途径,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就”的机会,实现成就感的迁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追求长效机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自主起来,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情感,自身所持的价值观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正确的做事态度和价值取向、高尚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等,这些都应融注于我们平时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应通过言传身教、细致入微地教育和引导,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具有正确的做事态度和价值取向、高尚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让学生切实具备自主学习和做事的能力,以自尊自信、独立自强的完美人格去迎接各种挑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它的方方面面都应该体现人格魅力的伟大力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是这样。

由于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我们的研究和认识还比较肤浅,大量的问题还有待于做更为详尽的研究。科学的发展永无止境,但是我们的探索精神也是潜力无穷的,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为我们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浅析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下一篇:两岸四地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